随在身后不远处,至于候在郡城的两千七百亲卫和上万铁骑并没有一同前往,一部分押送灵隐寺的珍宝回京,另外一部分自然留有他用,要知道两大不可知之地是江湖的最顶端,余下的七宗八派,十六寨,属于大乾这座江湖的中流砥柱。
虽然在自己的眼中也只是大点的虾米,可好歹说过要马踏江湖,将整座江湖犁地一遍,拔掉那些杂草,那些余下门派自然也要解决的,还一个彻底安生的内境,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去征战各国。
将这些纷杂的思绪抛到脑后,
少年郎继续俯身默写着记忆中的圣人之书,正如寂上老僧所言自己来到这方世界之后,灵魂的凝实程度要远远胜过他人,上辈子的记忆中仅仅过目的东西都能无比清晰的回想起来,在加上召唤百晓生当初提供的被动技能抽丝剥茧,洋洋洒洒五千余字的道德经还是能够默写下来的。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原本是不分章节的,只有上下两篇之说,可后人却分出八十一章,有九九归一之意,少年郎写下的便是这是第一章的末尾,讲述的是道微妙的状态,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而后改为《道经》三十七章在前,第三十八章之后为《德经》这也是后世就流传最广的。
而少年郎这趟武当山之行便是打算写下前面三十七章的《道经》,作为这趟一百九十二年精纯内力的谢礼,至于余下的三十八章《德经》少年郎自有后续的打算,毕竟这份礼太过厚重了些,两部经文加在一起的价值以及深远的影响对道教而言甚至要超过当世一品。
“吱呀吱呀……”
马车在阡陌乡野悠哉悠哉的行驶着,如今距离武当山所处之地的山门已经不远了,何况这趟出行本就有调养心境之意,所以并不赶时间。
可两个时辰过后,
天边已经隐隐升起了红霞,
可细细看去空白纸章上仅仅余下数百字,
少年郎下笔极慢,不时皱眉沉思着什么,并不是因为默写不下,而是每每抄写完一章,都有种莫名的感悟,这晦涩的古文并没有预想中那么惹人厌烦,反而让人心境极其平和,急躁的心不知不觉平稳安分下来,时不时露出明悟了然的浅笑。
“殿下,前方有一小镇是否入镇歇息一日。”
“明日再度启程?”
百晓生看了一眼天色询问道。
“附近可曾有道观?”
少年郎抬头道。
“臣记得前方二十余里处有一道观,不过当年看去便已经是廖无香火,如今恐怕早已经破落,若是殿下下榻恐怕干净的床榻都没有一张。”
百晓生沉吟道。
“就去道观吧,本殿正好体验下道教的氛围。”
少年郎摆了摆手继续俯身撰写着后面的章节,颇有废寝忘食的意味在里边。
夕阳落到少年郎的侧面,可见细微的绒毛,为余下五官的轮廓镀上一层微光,一双清亮的眸子正望着木板上的书籍,口中轻咬着笔头,凑近一些看俊郎的脸蛋上还有乌漆墨黑的墨渍。
“好俊郎的小道士!”
几个模样俏丽的姑娘正坐着马车往小镇的方向赶去,刚刚掀开车帘便刚好迎面看见这一幕,下意识的捂嘴惊呼道。
“哪有,这明明是书生!”
很快又传来一个小姑娘的娇嗔怒声。
“哪有道士身边还跟着一个和尚的,所以肯定是书生!”
小姑娘望着那干枯的寂上老僧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可后者却回以一个如沐春风般的笑容,小姑娘也是讪讪地笑了笑,回过神来觉得那模样干枯的老僧也没有那么恐怖吓人。
“道士!”
“书生!”
车厢中两个小姑娘竟是争论起来。
“好了!”
“不要闹了,依大姐的眼光来看那明明是个俊郎的小道士才对!”
“你看那蓝底青衫的道袍。”
“再者来说书生大多都是一股子迂腐气,呆板得很!”
“当初老爹就是这般说的,哪有我们江湖儿女来的大气!”
“哪有这小道士身上出尘的气质?”
十五六岁的姑娘用双手托着下巴顿窗口,怔怔的看着那个俊郎的少年,话音刚刚落下,那身穿宽松道袍的少年郎似乎心有所感抬起头来,不知不觉间脸颊染上了一丝红霞,不知是天边而来,还是少女的羞涩。
“道士?”
“气质?”
少年郎望着自己的行头,又看了一眼车厢中安安静静躺着的惊蛰剑和春分刀,了然一笑,可隐隐又觉得有些不对。
“姑娘,可有铜镜?”
少年郎起身开口道。
“啊……”
“哦……”
“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