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历,一千八百年,四月初,夏季。
长阳县,贾府。
此时,正午太阳高照,贾府一片喜气洋洋,宾客络绎不绝。或落座笑谈,或起身走动联络感情。丫鬟下人穿行其中,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庭院中间,贾明身穿一身深红绸子,身材微微发福,脸色略有苍白。站在法坛旁边对身穿道袍,头发花白,浑身腱子肉的高大道长拱手说道。
“哈哈哈,牛道长不愧是道门高真,法力深厚啊。这一通法事办下来,我这身上轻松不少。”
“喜顺啊,快帮着道长收拾收拾东西,打打下手。小媛,快把给道长的布施端过来。再多拿点,用红布包了,作为道长和这位小道长的劳苦费。”
贾员外吩咐完,又笑着对牛老道说,“哈哈哈,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道长莫要嫌少。”
牛老道将桃木剑收起来,挎上自己的褡裢。
“哈哈,员外客气了,这出手阔绰的程度在这长阳县里甚是少见,这法事有如此效果,是员外乐善好施,福星高照,福气加身的效果。”
“行儿,麻利点,快过来谢过员外,将布施收起来。”
牛道长说完,贾员外便一脸热情的带着众人往桌上走去,众人纷纷落座。
……
申时,太阳向西偏移。
师徒二人走在灰石铺成的街道上,整个街道算不上多干净,各种垃圾都有,时不时还能看到几个乞丐在路边乞讨。不过,毕竟是大道,没有什么难闻的气味。
街道两边茶楼林立,几乎每一个里面都有一位说书师傅在台上说书,听客也是不少,再就是一些包子铺,裁缝铺,令人眼花缭乱。
紧接着就是路中央的花楼,几乎是这个街道上最高,最气派也是最大的建筑,高有三层,设计精密,四角挂着红灯笼,整栋楼被打扮的多姿多彩,姑娘们现在楼上看着纷纷路过的行人,朝他们抛着眉眼。
李行这时正在欣赏姑娘露出的慷慨,目不转睛。牛老道看不下去,直接问道。
“徒儿,刚才吃饱了没有啊,没吃饱师父给你买个肉包怎么样啊。”
牛道长说完,扭头看着徒弟。
李行迅速转过头来,装做没事人的样子对着师父回答。同时,脑子飞速运转,怎么才能扯开话题。
“师父,吃饱了。但是,我又想吃肉包,要不买几个回去当晚饭吧,还有啊,师父,那个贾员外以前不是胖胖的吗,怎么……”
李行正在努力扯开话题的时候,突然说出这么一句,牛老道立马扯了扯他的袖子说。
“小声些。”
“这些等回到道观我会跟你细说,这里人多,不适合说这些。咱们快走吧,等回去后,天就快黑了。”
两人说着便出了城,向着不远处的一个山头走去。
李行,因为上历史课不想听古板教授讲课而上课睡觉。一觉醒来,就穿越了。
穿到了一个四岁幼童身上。那会正值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原身的父母拼了命带他逃到长阳县。
由于多日不进米水,再加上逃到这里已经筋疲力尽了,内外伤一起冲突的情况下,原身的父母没抗住过世了。而李行则被一个道士抱回了道观。并视如己出,收为关门弟子,这个道士就是现在的牛老道。
——
十三年过去了。李行在师父的喂养下,早已长大。
这年头,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道观也不能不吃饭啊,更何况现在道观还有一个正能吃的大小伙子。
迫不得已,牛道长才带着李行在周围走街串巷,做做法事,替人消灾、祈福。算卦、测八字、替写书信、卖卖符箓,而且牛老道还是衙门的常客,通常衙门发布任务后,牛老道就会去接任务多赚点银钱。
……
看着西斜的太阳,师徒二人不由得加快脚步,向着山顶道观赶去。
“吱呀”一声,道观大门推开。
道观不大,一个小院子,中间一座祖师殿供奉着祖师。左右两边是师徒二人的住所,院子南边有一棵大柳树,树下有一张茶桌,几张凳子,树旁还有一个小池塘,里面是干的,墙边种满了花花草草。
院子北边靠墙有一个小房子是厨房用来做饭的,厨房旁边,院子角落是茅房。整个院子总体来说还算看得过去,只能说不难看。
师徒二人,整理衣冠,给祖师上了炷香。拜过祖师,才将各种法器放在供台上。
“行儿,外边天色不早了,你把门关好,煮点粥,准备吃饭了。”
半个时辰后。
天色昏暗,师徒二人在小屋内吃饭。
“你不是想问我贾员外的事吗,问吧。”
李行愣了一下,回忆了一下,随后低下头喝了口粥说。
“那个贾员外以前不是很胖吗,怎么突然就那么瘦了。而且,正午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