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武侠修真>重生出国留学:开启封神之路> 第275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5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1 / 1)

在1949年之前,啤酒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

当时国内多数的啤酒厂,由外国资本、民族资本、民国政府间交替经营,经营情况非常不稳定。

所有生产原料全部依赖进口,生产酿造公司也在外国手中,啤酒年产值只有7000千升,啤酒厂数量稀少。

建国后,国内企业通过合作引进先进的啤酒生产技术,从资本主义手里接过企业后,自主经营,摆脱了落后的状态。

特别改革开放后,在国家一系列啤酒优惠政策下,很多省市和自治区前后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建立了啤酒厂。

中国啤酒厂商井喷式发展。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一家甚至几家年产量上万千升的酒厂,到了现在的总数达到800家以上。

虽然现在的啤酒厂家多,而此时的啤酒行业虽然覆盖面广,但也暴露出国企大爷身份的特征,其分散、产能低的弊端,满足生产地周围的人们消费还可以,但是要想走出去,就很难了。

啤酒不像是软饮料,由于产业货单值低,货物重,生产商设备贵,制作工艺又复杂,需要以销量拉动收入增长,所以品牌鱼龙混杂,造成群龙无首的一种局面。

而燕京啤酒说是垄断着燕京地区的市场,这也是在计划经济形势下,燕京城区内确是被白牌和五星以及玉泉山啤酒占领着,以天安门为界,五星和玉泉山在东城,白牌在西城,都遵守着潜规则,互不过界。

啤酒真正走进百姓家门那得从80年代初说起。虽说已经改革开放,但那会儿很多东西还是限量供给。一到夏景天儿,啤酒就成了紧俏货。每天酒馆,食堂,饭店前都排起了长龙,销售的方法是:打一升啤酒搭卖凉菜。

当时“瓶啤”是很难弄到,只有大饭店或高档饭庄供应瓶啤,只有过年或国庆节的时候商店里才会摆上几箱瓶啤繁荣一下瞬间也就被抢购一空。

到了80年代中期,外埠啤酒大量进入燕京,市场销售完全敞开,居民家庭啤酒的消费量逐年上升,因为这时人们的手头宽绰了,喝啤酒逐渐在京城流行,人们时常会聚在一起喝上一顿。

特别是电冰箱、冰柜略微普及之后,冰镇啤酒成为夏季人们消暑的佳品。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最过瘾的是不用杯子喝,而是直接用啤酒瓶子嘴对嘴地喝,美其名曰“吹”。每到三伏天儿,在大杂院的房檐下、门道里、大门前,街巷的餐馆里,都能看见人们畅饮啤酒的情形。

这才是京城人夏天消暑降温的最好方法。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大门一开,许多民营啤酒品牌一下子闯进了燕京。

不同于老国企“坐在家里等订单”的高冷大牌范儿,这些民营品牌的经营模式相对灵活。民营企业主动推销,老国企被动等单,啤酒的质量、价格都差不多,市场做出的选择让占据燕京的啤酒品牌一下子尴尬了。

国企经营理念的落后,让燕京啤酒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这些年轻同行轻松地甩在了后头。订单越来越少,厂子也在风雨飘摇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直到那时起,燕京啤酒才猛然意识到,真的需要改变了。如果再不改变,这个曾经声名显赫的品牌真的就从此消失了。

怎么转变呢,燕京啤酒厂的负责人李树福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现在的燕京啤酒厂因为有三个分厂,其中还有一个分厂和香港的公司合资经营。由于前一阶段扩大经营,现在受到民营企业的冲击,出现了亏损。

并且,合资品牌华尔森啤酒销售也受到了影响,第二分厂开始出现了合资以后的亏损。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四个多月,现下马上到了啤酒销售的旺季,也没有多大的改变。

港资那边经过四五年的投资运作,华尔森啤酒不温不火,加上出现了亏损,对于品牌的未来,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反馈不是很好。其实去年就有了亏损的苗头,不过由于是计划经济下的提前订单。所以还能维持不亏损。

在抢购热潮的影响下,还能出现了亏损情况,预测短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就有了撤资的念头,按照协议,港资可以随时撤股走人的。

所以接到港资撤资的通知,李树福是一脸的愁容。当下,啤酒销售前景不容乐观,因为抢购热潮的影响,上半年将将收支平衡。

为了扩展市场份额,正跟政府协商招商引资,现在又接到了撤资的通知。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全赶到一起了。如果再给撤资的港企一部分资金,那么今年生产任务能不能完成,和坚持下去都是问题。

李树福连夜召开了啤酒厂的党委会,商量一下对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