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男进入到办公室,就看刘阳已经开始忙了。
我问他,今天又忙些什么?
他说;明天上午在林业局召开会议,分拣材料呢。
我问怎么分拣?我们一起做。
他说不用,我还是坚持,他只好告诉我只把几个文件和材料拣出来装进一个牛皮口袋里,很简单,一起干了起来。只是林业下属单位多,各林场,苗甫,林业站所等近二百个,会议通知由林业局负责,会议地点也设在林业局会议室,会议三天,明天刘阳还得去,站在门口把一个个牛皮口袋分到参加会议的每人手中。
二个小时我俩分装完毕,若他自己弄又得一上午,我问;这是我们的活吗?他说;是也不是,大家都在忙。
我问;都在忙什么?
他说;都是类似的事啊,你想,这些材料专职秘书完成后,这些材料要三个科室做好几天,然后分类装订成这样,我们算最简单的,只是最后统一。
我若有所思,这都是杂事。
他说;亚男姐,这两天咱们的股票一直跌,这几天己经跌百分之十多了。
我走去他电脑前看了一下,说;没事的,再等两天看看,刚月初,等中下旬再决定是否出来。
他说;好吧,站起来又要出去,我问;还有事情做?
他说;现在区委正在召开乡镇开会呢,等他们散会还得通知他们下午到政府这边开会,我和秘书二科须要现在去区委会议室等着。
我说;可苦了各乡镇。
他说;这还算好的,有的时候往往散会正往回走,就接到通知,只能返回,每次会议还必须要求主要领导参加,显得重视,副手不行,回去还得让副手去干。
他边说边急急地往外走。
上午正在召开的是信访稳定工作会议,由区委副书记召开。
下午是各乡镇推广水稻新品种工作会议,由政府主管农业副区长召开。
现在这一时期会议比较多,也比较集中,区委和政府秘书组开始忙了。
讲话稿,分材料,电话通知,布置会场,安排吃住等。一个会议需要十几个人完成,会议有没有作用不知道,但上面文件精神需要传达,工作要求需要布置,领导想法需要贯彻,这些都需要集中以会议的形式安排下去。每年这样大大小小的会议无数,谁能说那个会议不重要?
现在政府大会议室正在召开卫生系统的主要领导工作会议,散会后闲着的工作人员将一拥而上重新布置会场等待下午的会议。
我在想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归纳一下我想主要是这样几点;
一是与其它发达国家比,我国现行行政层次太多了,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实行单一制,许多工作必须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布署,级级下达,中央开了会,省,市,县,乡镇接着开,这样层层开会,层层下文,形成文山会海就不足怪了。
二是政府职能转变不了,管的大多,太细,该管的不该管的全管了,这样管多了,文件和会议必然多,应该抓住主要领导,发挥他们的能力,可中国这些领导能力水准相差太大,有能力做事的领导毕竟少数,大多人靠关系,靠送礼上来的,汇报都磕磕巴巴毫无头脑,不告诉他怎么干还真不放心,只能政府当起全职政府,放在全国成普遍现象,那个领导真正靠真才识学上来的?也有,只是少而已。
三,对干部考评和评价机制不尽合理,现实工作中,上级到下级督促和检查工作主要釆取听汇报的形式,而且往往把下级是否召开相关会议,开过几次会议做为工作是否得力的依据,所以才会形成现在的虚报,夸大,遮掩,欺上满下情况,反正以听汇报看材料为主,就是下去你也看不懂,再说上面领导本身就是个外行,这就是百姓嘴上常说的外行领导内行。
四是形式主义做怪,这项工作我己经开会布置了,再出问题就是下面的事了。在这个工作要痕迹,形式大于实干的社会,一不小心就要背锅,也难怪各级领导热衷于以开会代替落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没办法,因为你再不开会连锅都没法甩。
据统计;只要不是被边缘化的部门和乡镇一把手每年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不少于五百场,重要部门如财政,发改委,乡镇则远远大于这个数。如;有次区委召开的常委扩大会议,十二个议题,其中七个议题涉及到财政部门,这个局长只能在会议室陪坐一天了。
就这样,刘阳一直忙碌到六月中旬才逐渐清闲下来,之间我只帮文区长的秘书小唐撰写了两份讲话稿,文区长分管文教卫生等近二十个口,她实在弄不过来了。其它的事没人主动让我去做什么,可能是正科带来的好处,也可能神秘感使他们产生了敬畏,也可能是认为我只是干大事的,政府办除了专职秘书给侍候的领导写材料外,其它人都属服务的,也就是全是杂事,只不过这些杂事各司其职,忙时则由主任调配齐上。
小道消息还没有具体落实,不过汤区长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