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对付下军,我以上军对之,必胜无疑。于是,上军主帅领麾下三万将士,直奔已经扩容到五万人的吴国右军而来。
这一次,角色掉换,主动权来到吴军手中。
首先是人数上占据的优势,再者,前一次兵败被斩首的吴国士兵的兄弟夹杂其间,他们一腔怒火从头发燃烧到脚尖,恨不得把齐国人生吞活剥。除了他们,其余吴国军士也不例外,他们被五千将士的鲜血铸成的悲愤激励,誓要为死去的弟兄报仇,血债血偿。
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下,两军遭遇,很快高下立分。吴军气势如火,将士如风,快如闪电,杀人如麻,齐军很快就招架不住,脚步蹒跚。
高无丕见势危,赶紧派斥候向主帅求救。此时的国书杀鲁军正酣,哪里舍得移就他处?他马上下令,命下军速速前往支援上军。于是,宗楼领命,闾丘明为辅,将兵赶赴上军所在处。
就在齐军下军出发的那一刻,一个重大危机浮出水面——齐国的上、中、下三军全部出动,已然是倾巢而出,吴国却只出了第二梯队!
兵家最忌完全不留力,因为这意味着一旦出错,再无任何回旋余地。齐军的短视,正中吴王的下怀。
齐国中军对鲁国前锋享有压倒性的优势,随着鲁国的败退,齐军来到吴军阵前。吴国令旗一挥,胥门巢率军上前。仇人相见,本应格外眼红,此人却画风突变。
看到先前被自己杀得抱头鼠窜的手下败将又出现在眼前,齐国主帅国书先是一愣,接着是一脸鄙夷,然后是仰天大笑。想不到胥门巢如此不堪——从统兵作战的三军主将之一,沦落为只能引领数千散兵的小将。这就算了,明知敌不过,躲到暗处哭泣就好了,还敢出来挨揍。
几千人马,何需齐国最高统率亲自动手?国书大手一挥,中军副将公孙夏、公孙挥兄弟齐齐上前,带领五千人马直奔胥门巢率领的三千越甲。
胥门巢神色大变,赶紧示意军士后辙,分两路逃走,避开齐国兵锋。公孙兄弟紧追不舍,胥门巢带领的越国士兵仿佛纸糊的,一击即倒,弱不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