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云再在学校看到余铮是高考前两天,她算是回校最晚的一批艺术生了。教室的书本已经被清理了七七八八,高三的学生在对教学楼进行最后的扫除。
余铮的马尾随意扎着,身上挂着宽松的白T恤,在一堆同学中拿着扫把指点江山,谈笑风生。
等人散了之后,她一个人慢慢地往一班那边走,扫把毫无章法地乱支。
她看着脚下的那块地,走得并不专心。并没有注意到高跟鞋的声音越来越近。
“余铮……”叫住她的是严老师,“我记得你们班不负责这里。”
余铮抬眼看了一眼,抿了抿唇,轻声向老师问过好就要走,严老师又叫住了她,她的高跟鞋往地板上一跺,抬手把眼镜给摘了。
“我安排覃云一个人打扫楼道,就在前面,你过去看看吧。”
只有严老师知道,覃云经常望着窗外就红了眼眶,快一年半了,竞赛拿了奖也没见他怎么乐。棒打鸳鸯实在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好运动,严老师虽然不后悔这么做,但看着覃云那难受样儿,心里也不好过。
余铮没有直接去见他,这个当口,她就算是有再多话要说都无从开口。她为这段感情考虑了这么多,牺牲了这么多,现在也还想着覃云,考前还是不要让他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她站在过往人群中远远地看他。
可相互喜欢过的人之间总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心有灵犀,覃云拧了毛巾站起来时,他们的目光正好交汇。
余铮抓紧了栏杆,好歹控制住了自己没有走过去,覃云呆了两三秒,艰难地收回了目光。
心脏在他的胸腔里起起落落,就像重锤打在了闷鼓上。手腕上的红绳勒得他发疼。
余铮红了眼睛,没有多留,转身走了,她走得快,当覃云在看过去的时候,她刚好走过转角。
连一个背影也没有留给他。
覃云把手上的红绳取下来,那是余铮送给他的琵琶弦,他拿红绳细细包缠,戴在手腕上。
今天高三放学早些,同学之间总要抱一抱,打打气,经此一别,可能就是天地苍茫,江湖不见。
余铮没什么东西要收拾,一个人背着二胡往艺术楼走去。覃云让温老师转告余铮,琵琶该还她了。
民乐团教室给她留着门,里面还是熟悉的景象,只有她的琵琶装在琴包里,静静地躺在桌上。
她了坐下来,夕阳斜照倒也暖烘烘的,多适合回忆的氛围。
余铮把手放在琵琶的琴包上,最后还是没打开。
罢了,她拿出她的二胡,坐到了窗边的夕阳下。
覃云在艺术楼门口听到了二胡声,踌躇再三,绕到楼后面。民乐团教室的门开着,这里正好可以看到琵琶放在桌上,可以看到坐在阳光里的余铮。
他们初见时,他就坐在那里。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余铮拉得慢,唱的也慢,悠悠扬扬的,如泣如诉。
“倘若相逢即别离,迢迢千里无期。”
余铮不知道那匆匆一眼算不算相逢,现在在学校就能见到覃云,将来呢?覃云不知道,余铮有好几次回校办手续都悄悄来看过他,就只是看看,避得远远的。以后她在金陵,覃云在哪儿呢,也许能通过学校的公众号知道他的大学,但那又怎样,总逃不过天各一方。
“此地何时再相遇……”
覃云就靠在外墙上捂住脸,刚刚他为什么不能丢下抹布就去追余铮,跟她好好道歉,好好道谢,好好道别。一直以来,他自以为高人一等,但他却自私,懦弱,无能到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余铮一直在为他考虑,但他却在原地茫然无措。
一时间风声大作,树叶子哗哗啦啦响成了一片,艺术楼后的腊梅长得正茂盛,腊质的叶片反射金橘色的阳光,突然就亮了起来,好像聚光灯照在覃云这个偷窥者的身上。不知什么力量让覃云蹲了下去,把自己躲起来。二胡声音停了,余铮回头看,屋后的腊梅树叶反出的光星星点点的,没有人。
一滴泪珠不受控制地从余铮眼里滚下来。
覃云,当真再也不见了?
她又多在教室呆了一会儿,当她把琵琶提走时,没注意到琴包下压着的一张小纸片悄然落到地上。上面写着:
知音难觅,知己难求,恨日月磋磨,憾兰因絮果。
是覃云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