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月黑风高之夜,天穹低垂,厚重的乌云遮蔽了皎洁的月光,仿佛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只有偶尔划破夜空的闪电,如同瞬间点亮的巨大烛火,映照出大地的一角,又迅速消失在无尽的黑暗里。
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不禁让人心生恐惧与不安。寂静的街道上,唯有疾风穿过巷口时发出的尖锐哨音,以及风吹动门窗吱呀作响的声音,打破了这死一般的沉寂。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样的夜晚并非全然恐怖或阴郁,反而是他们行动的最佳时机。无论是正义的侠客、秘密传递情报的密使,还是伺机而动的宵小之徒,都在这夜色的掩护下,开始了他们的冒险与挑战。
在那遥远的边疆,巍峨的雁门关矗立于崇山峻岭之间,成为大周抵御北莽侵袭的坚固屏障。这一年的冬天异常寒冷。烽火连天,狼烟滚滚,预示着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即将爆发。
在那巍峨皇宫的重重宫墙之内,皇子们居住在各自的宫殿当中,本应血脉相连的手足却往往因为继承大统之事而心生波澜。他们之间虽是同胞手足,但权力交接的诱因使得骨肉之情变得微妙且复杂。
作为皇长子的萧镇自幼深受皇帝宠爱,因其才德兼备、文武双全,很早被册立为储君。因为萧镇常年在外征战,为帝国开疆拓土,声威远播,深得军民爱戴。然而,他的赫赫战功和日益巩固的地位,在其他皇子眼中犹如芒刺在背。在众多皇子中,有一个人心中一直暗藏深深的嫉恨。
……
在辽阔无垠的大漠边缘,大周铁骑与北莽骑兵严阵以待。双方旌旗猎猎,在烈日下折射出刺目的光芒。大周士兵身披青铜甲胄,手持长矛与弓箭,列成密集方阵,阵脚稳如磐石;而北莽骑兵则散如流云,他们身着皮毛,头戴羽冠,腰跨弯刀,驾驭着剽悍的草原骏马,准备发动闪电般的攻势。
战鼓擂动,震耳欲聋,打破了沙漠的寂静。北莽首领挥舞着手中的狼牙棒,发出一声嘶哑的号令,数千北莽骑兵如同狂风席卷,呼啸着冲向大周阵地。顷刻间,尘土飞扬,天昏地暗,仿佛天地间的气息都被这场战争所吞噬。
萧镇,这位久经沙场的领军人物,此刻正沉稳如山地伫立在高地上,他那犀利的目光犹如鹰隼一般锐利,紧盯着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每一次战鼓擂动、每一声刀剑交击,都逃不过他的敏锐洞察,他在等待,等待那个足以扭转乾坤的最佳反击时机。
时机终于成熟之际,萧镇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反击的命令,其声音冷静而坚决,宛如春雷炸响于战场之上。早已枕戈待旦的强弩手们闻令而动,他们蓄势已久的力道瞬间爆发,伴随着激昂的呼喊与绷紧的弓弦发出的尖锐鸣叫,万箭如同疾风暴雨般齐刷刷射向敌阵之中,铺天盖地的箭矢仿佛倾盆大雨横扫而来,将北莽骑兵的冲锋队形撕扯得七零八落。
紧随其后,由重装步兵组成的坚实盾墙巍然矗立,他们的身躯化为铜墙铁壁,毫不动摇。那一面面巨大的木盾牌紧密相连,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防御屏障,任凭北莽铁骑如何狂烈冲击,也无法穿透这堵捍卫家园的决心之墙。在这场力量与意志的较量中,萧镇指挥下的军队凭借着精准的战略布局和坚定的战斗意志,成功抵挡住了北莽骑兵的第一波猛烈攻势,为接下来的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隐藏在侧翼的大周轻骑在杜之迁老将军的带领下突然出击,直插匈奴阵营心脏。战场上空,短兵相接,刀光剑影,喊杀声、战马嘶鸣声响彻云霄,形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生死搏斗图景。
战斗从太阳东升直战到日落西山。朦胧的月色中,有一个小队人马潜入了大周军中,当萧镇还在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之时,一支淬毒的冷箭从暗处射出,直奔萧镇而去,精准地穿透了铠甲,深深刺入了他的身体。萧镇身子一歪,从马上刷了下来
“殿下,殿下……,快传御医,救救殿下”,侍从雷龙一步上前,一边跪在地上一边扶起萧镇。
萧镇慢慢地睁开眼睛:“我没事,让骑兵继续攻打,一定要拿下雁……雁门关”
“殿下,您坚持住,御医就过来了。
箭镞深深扎进了萧镇的右胸,伤口不断有浓黑的血液流出来。
御医已经赶到,但伤口已经中毒太深,一时间难以完全止住流血。萧镇也一直昏迷不醒。
……
失去指挥官的周军响起紧密的锣声,军队的进攻不得不停了下来。双方军队进入僵持时段……
继而在一个阴云密布的夜晚,周军悄悄地撤军三十里,撤到了沱河南岸。
受此重创后,萧镇不得不从战场上撤回大本营养伤。尽管宫廷中的御医们倾尽全力,日夜不息地运用各种珍贵药材和高超医术对他进行救治,但遗憾的是,由于敌人的毒器狠毒异常,毒素早已深深渗透进他的骨髓之中,伤势的恢复进程变得极为艰难。
数月来,尽管太医们竭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