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开口了,“娘,当家的以前读书没做工赚钱,也确实花了家里的钱,可不也是为了全家的未来么?后来做账房了,实在是收入微薄,我们一家五口在镇上生活不易,没什么结余,这才……但是我们每逢过年都孝敬爹娘了呀,也不是一文没给,您说是吧?”
张氏瞥了一眼,老二听了他婆娘的话竟然还挺了挺胸,啊呸!毫不客气地怼过去,“当初读书是全家人的决定,钱花了是应该的。做账房后本应该都交公中,谁让你这婆娘把三个孩子都带过去镇上了?家里的活儿都放下了不算,还过去增多了花费,没什么结余不都是你们的原因?过年孝敬是应该的,你们每年孝敬的两三百文能抵掉一年的账房工钱?还是能抵得上你们大哥三弟交的工钱?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要不是场合不对,胡羡羡都想为张氏鼓掌了,这逻辑没毛病!这噼里啪啦的性格,我喜欢!爽老太!
里长也不爱听周氏那话,别看古传安是个读书人,谁家还没读书人了,于是接着张氏的话说:“嫂子这话说得好,看得见别人的付出,也得看得见自己的不足,传安可得感恩着爹娘兄弟们!”
古传安赶紧起身行个礼,“多谢里长大人教诲,传安谨记。”
“嗯!”张里长简单应一声,向张氏示意“嫂子继续吧!”
张氏这才接着说:“家里的钱,去除我们老俩的棺材本后,共二十九两。给二房的房屋补贴五两,给三房的房屋补贴二两,二房三房搬家时锅碗瓢盆桌椅等都不拿,只带走自己房中的衣服和被褥,分别补贴五百文。余下二十一两,作为日用的钱,我们老俩留三两,你们各房分六两。从明年开始,各房每年给我们五百文养老钱。大房以后也自己管自家的钱和事,咱们虽然住一起,除了吃饭什么都分开,我也懒得管家了。”
胡羡羡听着三两六两的,突然想起一句歌词,“看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果真才几两呀!
张氏说完,古有金询问得看向张里长,张里长点头,古有金才接着说,“你们娘说得就是我的意思,下面说粮食。”
“得老天垂爱,今年稻谷丰收,良田亩产三石,寡田亩产一石,共四十三石,缴税两石,余四十一石。卖了四十石得银六两已在刚才分了的银钱里。余下的一石,换了糙米、黑面等,吃了这些日子剩下的也不多,就各家分两斗。”古老爷子说完,转向张里正,“老弟,你看这样分可行?还有什么疏漏吗?”
张里长点点头,“老哥考虑得很周详了,也非常公平,”转向众人,“如果没意见,咱们就落文书。”
这么众目睽睽之下,又是公开透明,没人敢有意见。于是里长当场落成分家文书,各方都签字或按手印,里长都收起来,等盖章备案后再分给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