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被杀。
河南侯陆聚(?-1390年),结局: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处死。
最令人感到惋惜的,就是被封为二伯的两位大人物了。
诚意伯刘基(刘伯温)(1311年-1375年),在被封诚意伯后,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后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在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吃了胡惟庸带的御医开的药方)。
忠勤伯汪广洋(?年-1379年),在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
被朱元璋封为忠勤伯,在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
现在,我们来归纳总结一下,这六公二十八侯二伯还活着的时候,被处死、赐死的有那些人。
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德庆侯廖永忠、永嘉侯朱亮祖、颍川侯傅友德、豫章侯、临川侯胡美、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忠勤伯汪广洋。
好家伙,这命中率也太高了吧,足足有有15人,占了近41.6%,几乎六公二十八侯二伯的一半。
而没有到老年就病死的人:卫国公邓愈41岁、淮安侯华云龙43岁、六安侯王志36岁、营阳侯杨璟45岁、蕲春侯康铎23岁,总共5人,占13.8%。(明朝平均寿命40岁-50岁,以45岁为界以下的)
那些未知出生年龄病死的人:临江侯陈德、南安侯俞通源、广德侯华高、东平侯韩政、汝南侯梅思祖(死后全家被杀),总共5人,同样占13.8%。
再来看看非老朱的其他原因逝世的:郑国公常茂病死于流放地(36岁)、宣宁侯曹良臣北伐战死、长兴侯耿炳文被朱棣逼死、诚意伯刘基(刘伯温)被胡惟庸毒死,共4人,占11.1%。
最后来看,勉强算是到老年病死的(明朝平均寿命40岁-50岁,以45岁为界以上的):魏国公徐达54岁、曹国公李文忠46岁、中山侯汤和、后升封信国公70岁、济宁侯顾时46岁、巩昌侯郭兴55岁、江阴侯吴良58岁、靖海侯吴祯52岁、总共7人,占19.4%。
将详细数据掰开揉碎了放在我们的面前,是不是非常的吓人啊。
当朱元璋的开国功臣,那简直是一道催命符。
告诉大家一个更为恐怖的事实,你以为那些正常病死的公侯算得上善终吗?
不,只能说你太年轻了,根本不了解朱元璋的为人。
你自信观察一下,只要你能活到1380年。
那对不起,你基本上就没救了。
不管你自己,就连你的族人,也会同样因为你的缘故,被抄家灭族。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
明初四大案亦称洪武四大案,是指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治理权贵和贪污引发的著名案件。
分别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
胡惟庸与蓝玉案件也称“胡蓝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