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兆、还在因地的时候是最好忏悔的;甚至于只要七日、三七日,就可以把它消灭掉。
就是说你生命还在的时候、你一口气还在的时候,你还有能力把这个罪业消失掉;但是等到你死亡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腊月三十算总帐」,当这个罪业表现出来的时候,你要忏悔就来不及了。那时候,你完全没有自主能力、你没有讲话的余地,由业力来引导你─「引满能招业力牵」。
当这个「业」还是一个因种,要消灭它比较容易,只要掌握到正确方法,一定可以把它消灭掉;只要你一口气还在,你还有机会;要是丧失了这个机会啊,等到业力表现出来,你就只好承担没有其它的方法。所以在这个地方,古德劝勉我们:「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千万不要错失忏悔的良好时机!
这个就是我们在忏悔之前,你应该要先透过佛法的理论或者事相的判定,去观察到业力的存在;当这个业力存在以后,我们透过理论的观察,或者透过身心世界相貌的观察,我们确定的确我们曾经有这个罪业,没关系,佛法讲「一切法因缘生」,它因缘生,佛法多的是法药,佛法就有办法让它,随顺一个清净的因缘,让它消失掉。怎么消失呢,看第二段:生起忏心。
乙二、生起忏心
当我们确定这些罪业,在内心当中,已经累积一定程度了,我们面对这个罪业的第二个态度:要生起忏悔之心。什么叫「忏悔之心」呢?古德提出了三种心:第一个「畏惧心」,第二个「羞耻心」,第三个「勇猛心」,具足了这三种心,就叫做「忏悔心」。
一、畏惧心:
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这段文是儒家的思想,意思是说:在天地之间,有赏善罚恶的天地鬼神,虽然我们的造罪是在隐藏之处,没有人会知道,但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他会把你的过失全部记录下来。或者说: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潜意识:「第八识」,它会把我们所造的业都保存下来;那么这个业重则降之百殃,种种的灾难;轻则损其现福,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极度的畏惧。
所有的忏悔心,最重要的就是「畏惧心」!
你在修忏的时候,你对罪业没有畏惧心、对当来的果报没有畏惧心,你就不怖畏当来的果报,这样根本不能构成忏悔。
在台湾,大概是在三年前还是五年前,有一个杀人犯。这个杀人犯他以前还是学佛的,佛教徒,当然佛教徒有时间也会去颠倒,去造罪业,那么杀人犯后来他被抓到以后,他是要被枪毙的,判死刑了因为他杀了很多人。在临命终之前,他改信基督教了。记者就问他:「你以前是相信佛教的,现在怎么改信基督教呢?」他说:「佛教的因果观念让我感到害怕,所以我改信基督教。我信上帝就得永生啊!我内心就不感到害怕了!」所以我信基督教了。
所以一个人要起颠倒的时候,谁也救不了!你造了罪业,你本来就应该感到害怕,结果你不知道「怕」;不知道「怕」,你的罪业就更加坚固了!
诸位要知道:不是说你不知道「怕」就没事了。对于善业,我们应该随喜赞叹;但是你今天所造的是罪业,你要消灭它的因素就是「畏惧」。
当然也有人会问我说:我们在修忏的时候,不断地思惟罪业,这样是不是在加强罪业的实力呢?因为我们有忆念之心。
诸位要知道:造了罪业之后,它蕴藏在我们内心深处,如果你不去想它,就一天过一天;你今天想要把它消灭,当然要把这些资料调出来,就是忆念,让它现前。
如果你今天回忆过去的罪业,你是用「随喜赞叹」的心情:「哎呀,我做得真好,下次还要继续作!」这种忆念一定会增加它的实力。
如果你今天把这些资料调出来以后,是一种[诃责] 的心情─于彼恶业,特生厌恶;是一种厌恶、诃责的心,那对这个罪业是有「折损」的作用。所以你把资料调出来,不只会增加,也可能会减少,就看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现在的佛弟子有一种情况:我们前文讲到观察生命有「空假中三观」,有些人经常住在「空性」,就会忽略他内心深处还有很多业力没有处理,这时候如果无法生起畏惧的心情,这也是一种危机。
智者大师曾经讲过:虽然修了空观,还是需要再修假观。修习空观,依照真谛来理解,你所契入的是一种清净、平等的法界,那是「离相」的法界;但是修习假观,你所面对的是因缘法──当然就有清净的因缘、杂染的因缘,就必须要「善知取舍」─有所厌恶、有所追求。
所以假设你对罪业已经不感到畏惧,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正常的修行人,应该要「畏惧罪业、好乐善法」;那么就是说,你修忏之前,当你把罪业引申出来的时候,你在思惟罪业的时候,第一个我们对罪业的心态是畏惧的,因为它会带给你来生痛苦的果报。看第二个:
二、羞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