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0zw,最快更新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最新章节!
不管鲲鹏号短期内多次现身,引得地球上各个国家如何反应,现在的陈文浩已经顾不上那些。他正贪婪地看着观察窗外的情形,不管从文学作品上见过多少描写太空的语句,也不论是从各种视频图片上见过多少摄于太空的作品,这种震撼感和渺小感,直到你真正冲出地球,进入太空时,面对着浩瀚无际的星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
人类有文明以来超过5000年历史,繁衍至今已有超过50亿人口,可是真正能够脱离地球的历史只有短短五十年,涉足过太空的人更是不过六七百人,曾经踏足过月球这样的小行星的人更是只有寥寥十余人。
陈文浩倒是觉得,如果一个人真有什么想不通的事,让他来太空看看,想必就能想通了。想想自己脚下踩着的这颗蓝色星球,每天在其中发生无数喜怒哀乐的事情,可是从太空看过去,承载着如此多情绪的星球,却渺小得像一颗孩童玩耍的玻璃弹珠。
得益于鲲鹏号的超时代科技,在冲出大气圈的过程中,他并没有觉得特别难熬。即使是窗外火光最刺眼的时候,舱内也仅是稍有点热而已。
在进入外太空后,陈文浩便控制着让防护的金属带缩了回去,体验到了没有上下之分的漂浮感。好在有前几天在航天员中心训练过的基础,很快便找到了准确行动或者说是飘动的方法。
舱内一角,传出滋滋滋的声音,这是小卡在更换舱内空气了。当然,每隔4个小时,更换新的氧气瓶的活就要陈文浩自己完成了。他凝神看了一下投影上的倒计时:21小时。
也就是说,还有21个小时,他就能亲自接触到外星文明的大型造物——科考船,之前邂逅的小卡和勘察器,已经带给他无限惊喜了。可是他最近才知道,傲娇的小卡竟然只是这艘科考船上分管外出勘察的人工智能,真正的正主他还没见到呢。
那么这次见面,会带给他怎么样的惊喜或是惊吓呢?
他呼出一口气,从观察窗的位置轻轻推了一下舱壁,顺利回到了金属座椅上,并将自己固定起来。
鲲鹏号进入太空中,又重新开启了隐形模式,不用担心被地球上的监测设备发现,其航线又有小卡全程控制,无需陈文浩操心。比起一般的宇航员进入太空,还担负着繁重的各类工作任务,陈文浩的这场太空之旅无疑要显得轻松许多。
不过,他有一种预感,此行最大的变数不是在路上,而是到了月球,见到科考船的主控智能西姆卡之后的事情。
靠在金属座椅上,却没有在正常重力下的放松感,头变得异常承重。有过在航天员训练中心的恶补,陈文浩知道,这是因为人在进入太空零重力环境下的前几天,血液会因为失重向头部转移。
航天员的日常训练中就有卧床训练这一科目,受训者睡在特制的倾斜床上,头朝下躺着,期间床还会变换各种低位角度,以此调解受训者体内的血液分布。本来有几位专家想让他也参与这项测试以便收集数据,不过因为一次训练的周期至少要5天,赶时间的他只能婉拒了。
幸好不用像国家航天员那样,一呆要好几天,还要执行各种任务,他只要坚持一天不到就能到目的地。在自我安慰中,陈文浩断断续续地睡了一觉,之前在忙着准备还不觉得,现在真的进入太空了,兴奋感过后,积累的紧张和疲惫都涌现出来。
之所以是断断续续,是因为中间好几次被金属座椅摇醒,提醒他需要更换氧气瓶。等到再一次被摇醒时,陈文浩换好氧气瓶,发现已是第五瓶了,没有了睡意的他倚在观察窗前,太空场景再过震撼,看得太多也显得平常了。
冰冷的太空、冰冷的星光,在窗外以恒不变。倒是正前方的月球已变得硕大了不少,在地球上看着朦胧诗意的月亮,此刻看来却是苍老清凉。
在这个距离用肉眼就能清楚看到,月球表面上那星罗棋布、重重叠叠的环形山,就像是老农脸上的皱纹,记录着这颗小行星的沧桑和历史。
剩下的时间里,鲲鹏号在无垠星空中穿行,一步步拉近了和月球的距离,陈文浩得以更清晰地看到月球上的情形。
作为月球表面最突出的特征,和地球上的火山口地形相似的环形山到处都是,环形山的中间地势低平,就像是山顶上的一块小平原,四周呈圆形下降,倒是有点像是梯田。环形山之间一些凹陷的区域看上去光线偏暗,便是称之为月海的存在。不少相邻的环形山相互交叠,更是连成了在太空都能明显察觉的巨大山脉。
当倒计时刷新到15分钟的时候,视网膜投影上的数据显示,鲲鹏号已经在月球3000米。从观察窗望去,鲲鹏号机头开始偏转,轻盈地划出一道弧线,向月球背面飞去。
陈文浩已是站起,将固定在机舱顶部的头罩拿下来,将两瓶氧气瓶装上宇航服的背部固定位,简单的两个动作,在无重力环境下进行却是耗费了好几分钟。最后,将头罩套上宇航服领口的卡口,拨紧密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