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派去的钦差,死于安南人之手的消息,传的是沸沸扬扬,朝中官员,纷纷上疏,请求出兵安南。
反正上疏,就是写个字的事,也不用这些官员自己去打仗,这些官员倒是乐意博一个美名。
尤其是一些科道言官,言辞激烈,慷慨激昂,从表面上看,都像是忠臣。
虽然大部分官员都主张动武,但也不乏有人不主张动武。这些人的理由也很简单,钦差被杀,安南方面已经交出了凶手并给予了补偿。为了安南那穷乡僻壤,不毛之地,兴师动众,不值当的。就算是打下来安南,不仅得不到收益,备不住还得往里搭钱。
不过,对于这些奏疏,朱由检并没有理会,全部留中不发。
倒不是朱由检改变了主意,不想对安南动兵了,而是他在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在等粮草调拨到位。
终于,军需次长惠安伯张庆臻带来了好消息,“陛下,粮草大部分已经调拨至广西、云南两省,还有一部分在路上,不过十日之内,也必然到达。”
“好!”朱由检心中大定,“召内阁六部,军委六部,京中诸将,武英殿议事。”
“是。”
很快,众人就赶到了武英殿。
内阁六部官员的脸上,看不出是喜是忧。但武将的脸上,肉眼可见的兴奋,其中,以英国公张之极为最。
张之极知道,皇帝这是打算对安南用兵了,英国公府的等待百年的机会,要来了。
待朱由检来到武英殿,众人向朱由检行礼,“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
“谢陛下。”
朱由检看向众大臣,“安南的事情,诸位应该都知道了,这一段时间,朝堂之上,对于此事也是议论纷纷。”
“有些官员,主张兴起王师,讨伐不臣。也有些人,主张布德教化,不动刀兵。”
“但也有些人,认为安南为不毛之地,不值得过分关注。恩泽教化,无异于对牛弹琴,降下雷霆,又难免得不偿失,所以就干脆听之任之,等他们自己打完了,我大明再派人去册封即可。”
“这三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持不同观点的人,也是吵得不可开交。”
“若是朕来说,安南乃化外之地,礼仪教化,自然是要有。可化外蛮夷,不动刀兵,他们又怎么会甘心臣服。”
“诸位以为如何?”
内阁首辅李国普随即回答,他是内阁首辅,这事,就得他先来,他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安南自永乐年间以来,反复无常,时而臣服,时而作乱。我大明天兵一至,他们立刻俯首,可若是我大明虚弱,他们又趁虚而入。”
“对于此等跳梁小丑,就应恩威并施,剿抚并行。”
朱由检点点头,“天降雷霆,荡灭妖邪,可天又降雨露,滋养万物。”
“安南,从永乐、洪熙年间的交趾都司,到宣德之后的安南国,再到嘉靖年间至今的安南都统司,反反复复,几经波折。”
“唐太宗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交趾都司到安南都统司,两百余年,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
“此次安南都统司内乱,乃是我大明内部之事,加之安南并未公然反叛,所以不宜兴师动众。我们此次派人前去,是以调停为主,只不过为防宵小作乱,又有钦差被害在前,故,采取武力调停的方式。”
“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各调兵一万至云南,会同云南境内三万土、汉兵马,共计七万人马,皆归黔国公沐天波节制。”
“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各调兵一万至广西,江西调兵五千至广西,左掖营两万人马调至广西,会同广西境内两万土、汉兵马,共计七万五千兵马,皆归英国公张之极节制。”
“抽调广东、福建两省水师、步兵并右掖营两万人马、东瀛仆从军五千,共计五万五千人马,皆归定辽伯满桂节制。”
“英国公张之极任调停大使,黔国公沐天波为调停左副使,定辽伯满桂为调停右副使,领天兵二十万,进入安南,武力调停。”
“另,洪承畴加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任云贵总督,参赞军务。”
“以上所有人员、兵马,皆归英国公张之极节制。”
洪承畴这个云贵总督,主要是用来辅佐黔国公沐天波的。沐天波毕竟年轻,二十来岁,没什么经验。
至于进军路线,也很简单,广西一路,云南一路,海上一路。
英国公张之极,这个激动呀。我张家三代封王,要是我把安南打下来了,恢复祖上荣光不说,死后很大程度上还能追封郡王,那我英国公府,何人能比呀。
朱由检扫视众将,“此次调停,意在彻底经略安南,毕功于一役。”
“成功进入安南各地后,至于安南境内人员事务的处置,皆按照太祖在位时,对云南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