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天舒等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宫立华诊脉用药之后,病人的病情也不见好转,第二天一早,沈仲磊当机立断,在城中张贴告示,广求名医。
还不到午饭时间,就已经来了十几个毛遂自荐的人。
偏生一个有真本事的都没有,有的甚至连诊脉都诊不明白,反倒将病人折腾得够呛。
看着一脸悲痛的同窗赵衢,沈仲磊也不知该如何劝慰。
如今生母危在旦夕,仕途也悬于一线,这种担忧和惶惶,自然不是几句宽慰和开解能够缓解的。
沈仲磊跟赵衢是同一年考取的进士,赵衢一手文章写得漂亮,殿试的时候被皇上钦点为探花郎,之后便赴成都府任知府。
当时成都府可算不得好去处,川蜀匪患严重,乌斯藏诸部也不安分,民生艰难。
许多人都在等着看赵衢的笑话。
谁知道赵衢赴任六年至今,平匪患,开设互市,宣扬教化,鼓励农耕,几年时间将辖下治理得焕然一新。
原本按照大齐对外官的考核,三年一考,三考为满。
但是赵衢一无后台,二无门路,仅仅六年就被召回京城述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升迁在望。
沈仲磊看着明明不到四十却貌似五十多岁的赵衢,鬓边都已经有了白发,明白他这六年过得实属不易。
如今眼看通天大道已经踩在脚下,倘若赵母出事,便必须回乡丁忧三年。
三年之后,还有谁会记得他这六年的殚精竭虑?
就在两个人相顾无言,一室悲惶之际,药童跑进来道:“沈大人,外面来了位年轻小娘子自荐给赵夫人看病。”
“年轻小娘子?”沈仲磊闻言吹眉毛瞪眼睛地斥道,“开什么玩笑,上午好几个有经验的大夫都铩羽而归,年轻小娘子能有什么本事?就算她从娘胎里就开始学医,又能有几分本事!”
“是,小的这就打发了她去。”药童被吓得屁滚尿流,急忙快步出去,对戴着帷帽的沈天舒道,“这位小娘子,对不住了,您还是请回吧。”
沈天舒闻言皱眉,知道自己这是被小瞧了。
她刚要开口为自己再争取一下,就听后面有人吆喝道:“让一让,都让一让,有病人!”
原本在华安堂门口围观众人乱糟糟地分开一条路,让后面的人进来。
虽然嘴上说有病人,但为首的老翁却是一脸喜色。
后面两个四五十岁的妇人,扶着一名老妪。
二人都低垂着头,似乎羞于见人。
众人再看那老妪,顿时一惊。
看她须发皆白应该六七十岁模样了,却腹大如怀胎六月,双手捧着肚子,步履蹒跚地走过来。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问:“这把年纪,竟是有孕在身不成?”
老翁闻言面露得色,道:“六个月前,内人在院中葡萄树下乘凉,梦到观音托子,两个月后,便开始晨起泛恶欲吐,嗜酸嗜睡,可不正是有孕之兆,如今有孕六月有余,已有胎动之感,我严某人老来得子,实乃一大喜事啊!”
围观百姓闻言顿时炸开了锅,年近七旬还能怀孕生子?这可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事。
沈天舒闻言只觉荒唐至极,年近七旬,月事早绝,如何有孕?
老翁扶着老妻进了华安堂。
明玉凑近低声问:“姑娘,咱们现在怎么办啊?”
“跟进去看看再说。”沈天舒说罢,迈步也跟着进了华安堂。
明玉虽然也戴了帷帽,但是一想到自家老爷如今也在华安堂内,就觉得腿肚子转筋。
可看到沈天舒已经进去,不得不咬牙跟上。
老妪坐在宫立华面前,老翁又把刚才在外面说过的话说了一遍。
宫立华询问过老妪的月事情况,得知十几年前便已绝|经,止不住地摇头道:“此乃病也,绝非有孕。”
老翁闻言不信,连说此乃观音送子,不可与寻常情况同日而语。
“敢问老丈,尊妻之‘胎动’,可是腹中不时气窜之感?有时窜动过甚,还会腹痛腰酸?”
“正是,这位小娘子如何得知?”老翁惊讶地看向沈天舒。
沈天舒道:“此乃气臌之症,而非有孕。”
老翁闻言不服道:“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没觉得是有孕,也曾吃过理气药物,却丝毫不见效,反倒是取艾叶煎汤、红糖鸡蛋服食则痛止,内人还有晨起干呕、嗜酸嗜睡之症,难道也是气臌?”
“老丈如若不信,买三钱川穹煎汤服下,大腹立消。”
此言一出,非但老翁不信,连宫立华都皱起了眉头。
虽然川穹的确有行气开郁的功效,但是他行医几十载,也不敢说这样的大话,这位小娘子究竟是何许人也,竟然敢在华安堂口出狂言?
老妪却面露喜色道:“我一辈子育有三子一女,我自己也觉得并非胎动,偏巧当初做了个观音送子的梦,老头子就非要说是有孕,其实这半年来,我着实辛苦难过。
这位小娘子没有诊脉就能说得分毫不差,我愿意试试她说的方子。”
宫立华闻言起身,面露不悦道:“这里是我华安堂,你们若是想试,还请另寻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