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里透红,像少女羞涩的脸庞。
书店对面,巷子不大,大大小小容纳了好几个不知名书店。
这里的小店与刚刚的形成鲜明对比,牌子不知道用了多少年,掉了不少皮;空间狭小,不同的书架间只能勉强让一个通过,还得侧着身;店里没有窗户,只能借着门的光。
林优走进一家名叫“兰亭书店”,老板娘一见到她,热情地打起招呼:
“小姑娘,你来了,你说的书我都给你留着呢。”
林优捏着书包角,甜甜一笑:“谢谢老板,我再多要一份。”
老板抱来一摞书,林优刚打开,一股刺鼻的劣质墨水的味道钻进鼻腔。
她略带抱歉地说:“我还是只要一份吧。”
林优回到家,发现家里没人,放下书包,娴熟的开始做饭。
家里不大,只有两间卧室,里里外外很干净,靠墙的桌子上摆着两张黑白照片,是她爸妈的遗照。
林优父母是开大货车的,不说多挣钱,起码不愁衣食住行。
后来,因为意外,夫妻二人出了车祸,留下八岁大的林优,由奶奶王秀兰照看。
林优拿起抹布认真的擦拭着林母的照片,余光看到旁边的林父,眼里闪过一抹恨意,还是替他擦了擦相框。
夜色将近,王秀兰才回来,看到桌上用碗盖好的饭菜,她知道,自己孙女回来了。
王秀兰做得一手好饭菜,但她很少做给自己的孙女吃。
为了维持生计,她在一家大户人家做保姆,每天早出晚归。
所以,林优很小便学会了做饭。事故之后,他们拿到一笔不小的赔偿金,但还完林父欠的债后,所剩无几。
王秀兰在舒城有名的水产商李家当保姆,每个月的薪水相当可观,即使收入多了,祖孙二人依旧是能省则省。
林优不太喜欢自己的奶奶,因为一看到那张七分像林建国的脸,她就会想到自己的妈妈,想起妈妈在他们林家受的苦。
王秀兰是个咋咋呼呼的性子,经常一言不合就和人吵起来,好几次还动了手。
林优经常刚放学回来,就听到奶奶和人吵起来的事情,连忙去找人家赔礼道歉。林优自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讨好大人。
她想,自己惹人喜欢的话,叔叔阿姨可能会看在她的面上,对王秀兰宽容一些。这样,她也能少点麻烦。
林优自然是招人喜欢的,会自己做饭洗衣,长得白净,会甜甜地喊你姨姨。
最重要的是,常年年级第一,家里的奖状多到贴不下,恨不得拐自个儿家里做儿媳妇。
再一看自己不争气的儿子,算了,还是别祸害人家姑娘了。
街坊邻居最常对自己孩子说的就是:“你能不能跟人家优优好好学学,让我少操点心。”
林优面对这样的夸奖,通常是淡然一笑。如果可以选择,她想做被责骂的那个孩子,而不是小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