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她连说了好几句“可惜”,刘月娥翻了个白眼儿,对她“哈”了一声,“要不明年我和你姥姥歇着,就等着我们家能干的大姑娘了?”
王青嘻嘻一笑,也不生气,和亲妈耍花腔,“全等着我干哪行呀?到时候把我累到了事小,菜不能按时放到地窖里,冻坏了事大呀!不过,明年我肯定跟着一起整理这些菜。”
刘月娥戳了她一下,“我看你就是想去地窖里玩儿,”说起来这件事她就生气,“去年在地窖里蹭了一圈儿,惹得好端端的一件衣裳沾了那些灰。我看啊,你还不如板儿会挑玩儿的地方。”
板儿正眼巴巴地看着今天端出来的早饭,听到亲娘提到了自己,睁着一双无辜的圆眼睛看了过来。
王青让他看得有点不好意思,不知道是不是身体变小了,她穿到古代之后好奇心好像也比以前旺盛了不少。上辈子王青生活在钢筋和水泥铸成的灰色森林里,还真没见过这样原始的农村地窖,所以去年储菜的时候自然就活泼了一点儿。幸亏当时那件衣服是蓝灰色,洗起来还算方便,不然亲娘的唠叨只会更严重。
为了掩饰尴尬,长辈们动筷了之后王青马上就动作迅速地从盘子里夹了一种不知道学名叫什么的野菜干,在嘴里嚼了两下之后,王青在心中暗叹,野菜这种东西,果然不是少油少盐的菜谱能驾驭了的,夏天晒干了、一直储存到冬天的野菜就更是了。
“这菜……”王青皱了皱眉,少油少盐的野菜虽然都不怎么好吃,但还有苦味就过分了。
“嗯?”王学文今天早上倒是吃得很开心,听了闺女的话,向王青投去了一个疑问的眼神,“我觉得味道不错呀,青儿不喜欢吗?”虽然菜经过了晒干后又泡发的过程,影响了一点点口感,但王学文觉得这菜味道还不错来着。
王青不喜欢吃苦味的东西,不过也知道有些人对这一类食物还挺喜欢的——单看苦瓜能出现在不少人的食谱里就知道了。不过,王学文能喜欢这种野菜,王青还是有点意外的。毕竟,穿过来的时间也不短了,之前王青一直觉得她和王学文口味还挺相似的。如果是板儿和王学文口味相似,还能说是因为刘月娥在做菜的时候本身就偏向王学文的口味,板儿习惯了,那么王青这个本来就有饮食偏好的人和王学文的口味相似就只能说是缘分了。王青明明记得,去年有几天王学文不知因为什么事上火了,刘月娥给他炖了去火气的汤,他嫌弃苦还不乐意喝呢!
这念头在王青的脑袋里一闪而过,王青又夹了一口桌上的野菜,就发现刚才那股奇怪的苦味已经很淡了。再吃两口,就几乎吃不出苦味了。王青心中暗暗惊奇,这野菜的口味层次原来这么丰富的么?
扭头一看,板儿吃得也正大口吃菜,很合口味的样子。王青吃了两口菜之后,觉得这菜多吃两口之后味道果然不错,于是对王学文道,“唔,仔细嚼一嚼味道倒是还好,那明年我多挖一些这个。”家里挖野菜这种轻松的活儿归王青,毕竟夏天的时候大人们都要忙着给地里除草。板儿偶尔能帮王青挖一点,但毕竟年纪还小,能拿回来的总量可以忽略不计。
王学文点点头,随口指点王青道,“这个芽儿一定要挖嫩的,长得太高了,口感就不好了。”他小时候是根本没吃过野菜的,第一次吃野菜还是在刘月娥嫁过来之后,当时王学文都惊呆了,满脑子都是“原来这个也能吃?!”
——真是多亏了刘月娥嫁过来之前王学文的亲爹和亲娘就已经不在了,不然看到这玩意出现在王家的食谱上也不知会是个什么反应。不过话说回来,有些野菜的味道其实还不错,虽然夏天时口感不如地里种出来的菜,但晒干之后保存到冬天还是能丰富一下王家的餐桌的,至少王学文现在已经能淡定地点评各种野菜的口味了。
吃过饭后,刘月娥收拾好了一家人的碗就回屋去织布了,她织布的技术在河东村算好的,不但能自家用,每年还能卖出一些到县里的布庄,补贴家用。刘老太继续上山捡柴,王青原本想和刘老太一起上山的,被姥姥以她刚刚发热了的理由给挡回来了。今年秋天收回来的粮食有不少需要磨成粉,王学文吃过了饭后就背着不少粮食往村西边去了。王青无奈,只能跑到主卧去看刘月娥手中的梭子在织布机上来回穿梭,配合刘月娥脚下的两个踏板,王青只觉得她一眨眼的功夫,她娘手里的布就长了一截。
王青踢掉了鞋,把腿伸到炕上还没收起来的褥子下面。厨房灶台的烟道和两个卧室的炕下面是连着的,这会儿刚做完早饭没多久,炕上还有一些余温。王青过来主卧本来是想学一学刘月娥是怎么织布的,可不知道是不是重复的声音太过催眠,不知不觉中,王青就睡了过去。
刘月娥织完了一尺布,抬头活动一下身体,就见王青躺在炕上睡得正香。想到进屋之前王青还信誓旦旦地说要帮她织布,刘月娥笑着摇了摇头,上前就想要在王青的身上搭上被子。
没想到刘月娥往前走了几步,就看到王青的嘴唇好像有些起皮了。刘月娥原本没当回事,直到上前盖被的时候摸到王青身上的温度,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