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蜀臣> 第327章、父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7章、父雠(2 / 3)

略扬眉,郑璞轻轻颔首,缓声说道,“虽知打探君过往家事不妥,但还请君详言之,多有得罪。”

言罢,还举起酒盏遥敬以示歉意。

“不敢当。”

连忙举盏,沈幽一饮而尽,亦开始细细说起缘由来。

原来他乃沈友的遗腹子。

沈友,字子正,年十一时道遇时任豫章太守华歆。华歆异之,邀与同车共语,友以语驳之,由是江东知名。年长,名声更盛,文武兼备,曾注释《孙子兵法》。且有辩才,坐宴之时,与席之众人皆默然。

孙权继统御江东后,以礼聘之,敬惮有加。

但后孙权大宴臣僚时,沈友言语有误被逐出,且时有庸臣嫉其才高,谮其有反心;沈友知身不可免祸,乃驳之曰“主上在许,有无君之心者,可谓非反乎”。

孙权得闻后,以他终不会为自身所用,遂杀之。

时为建安九年(公元204年)。

沈友年岁二十有九而遇害,妻妾皆被宗族遣送嫁与他人,但一月之后妾方知身已有孕两月余,乃私归沈家白与宗长。

宗长以沈友无辜,怜之。

乃以金将沈友小妾赎回,藏与外家而养,所生之子即沈幽是也。

幽者,隐也,蔽也。

为之命名时,沈家宗长乃是期盼着沈幽能顺利健长、令沈友血脉得续,且隐于众人中,不令孙权察觉而再害之。

但沈幽少年郎时,才学展现如其父,名声渐鹊起。

沈家宗长心忧,便将其身世提前告知。

自那时起沈幽便守拙默言,不复显才学于他人前,私下却是勤读兵书与习武。年十七,自取字为不疑,假宗族商贾事游历各地,足迹遍布扬、荆与交州。且疏财仗义,阴结草莽勇夫与厚恩养扈从,冀望有朝一日能为父复仇。

不是打算领死士去刺杀孙权。

有过孙策轻而无备的前车之鉴,孙权虽也喜好猎虎,但外出之时甲士团簇不会让重蹈覆辙之事发生。

沈幽乃是打算聚拢扈从投戎督军灭吴!

魏文曹丕最后一次征伐吴时,他本想领扈浮海入青州,以身许与魏国随征吴,但未发,魏军便退了。

后石亭之战,魏国惨败而归,令他不复投魏之心。

无他,他对依附魏国灭吴的期望破灭了。

在后,知大汉已然出陇右,且战事颇顺利,便又想着或许可借着大汉之力雪恨。

但因汉吴两国互盟,时为唇齿相依之势,故而心有踌躇,未发。

是故,他继续先前阴养死士之事,且借着行商贾事偷偷录江东、荆南与交州各地险要、绘地形舆图以备日后所用。

观望数年,得闻大汉复凉州与遣使来江东,他便不再迟疑。

因为此时他已然三旬有余了,若再度迟疑不决,恐此生都难有作为。

复仇,沈氏宗族是不会帮忖他的。

缘由不必说,一人之损,如何能抵过举族的利益呢?

令他更忧心的还有一点:若是他此生都无有机会复仇,父仇恐会泯于时间里了——就如吴郡陆氏一般。

虽说此时汉吴仍旧互盟,但他已然没有了其他的选择。

占尽天下膏腴之地、国力最为强盛的魏国此些年连战连败,且将大军屯聚在关中防备大汉,对吴国采取着守御之势,他以身而投不过是徒然望大江兴叹罢了,故而大汉便成为了他不二之选。

至少,大汉如今有若欣欣向荣之势。

而且他知道两国都不会忘却襄樊之战与夷陵之战,又知道孙权为人常反复,心中自忖若是投身大汉,或许有生之年可随征江东。

再不济,将妻儿皆迁居来巴蜀,亦可避免子孙日后被宗族同化而忘却了血仇,且自身先投身戎事积累战功,为子孙后代夯实未来掌军伐吴复仇的基础。

一番口干舌燥,沈幽终于将过往之事皆讲述完。

亦从广袖中取出一卷丝绢,起身至厅堂中俯首而拜,音色皆激昂,“此乃幽近些年所绘江东、荆南与交州地形舆图,谨作晋身之物呈献与护军。但求护军不弃,怜我父无辜遇害,收幽入帐下。幽曾读兵书、略有勇力,可堪登锋履刃之事,亦愿效犬马之劳!若能得偿所愿,必以死报之!”

但听罢的郑璞,依旧保持着耷眼捋胡的姿态,且还制止了扈从乞牙厝想去取那三州地形舆图的意图。

并非他无动于衷。

事实上,他对沈友的身死很感慨、对沈幽千里来投的复仇之心很赞赏,但两者都不是他作出决定的缘由。

他乃是大汉的臣子!

凡事都要从是否能为大汉裨益的角度出发,而不是遵照个人情绪去作决策。

此时收了沈幽,与大汉而言并无裨益。

一者,是担忧世上无有不漏风之墙。

如先前费祎出使江东时,孙权就曾以魏延与杨仪失和之事诘之。连远在汉中之事,吴国都能探知到,日后沈幽随军的功业显露了,未必就不能知道。

若是知晓事情始末了,对两国共盟伐魏并非是好事。

另一,则是担忧日后生变。

沈幽来投大汉乃是受父仇驱使,而并非是忠贞于大汉,但大汉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