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下旬,疫情爆发。
那天,城市里正好是个阴天。
姜霁初正在给自己沏茶。
她不爱喝咖啡,总觉得接受不了那种苦涩。
而是选择饮上一杯热茶。
收到通知的刹那,热水溅到手背,她险些打翻手中的茶杯。
“全城封闭。”她读着。
随即她迅速接到父母的电话,询问她的情况。
临近过年,她本打算收拾好行李,提前回家,甚至行李箱已经敞开平摊在地上。
突如其来的封闭,令她措手不及。
母亲陈霞急得快要落泪,“霁初,叫你早点回来你不听,现在你一个人在那怎么办啊!”
“就是,”父亲姜为也帮腔,“我们现在也只能隔空担心你,你这孩子真是愁人!”
“姜霁初,你真是要急死我啊!”陈霞急得团团转,恨不得冲到小区里接走她。
“没事,”姜霁初宽慰父母,“我一个人没啥问题,你们照顾好自己就行。”
“我们担心的是你!”
“放心啦,”姜霁初尽量表现出一副毫不忧虑的模样,玩笑道,“没准今晚我就翻窗户翻回家了,你俩接应好我就行。”
她问:“家里东西够吃吗?”
“你还不放心我们吗,”姜为说,“你妈特别爱囤东西,家里囤的够吃到明年了。”
“那就行。”
“你呢?”陈霞紧接着问道,“上回我跟你爸去你那,发现冰箱里什么也没有,给你塞满了,但那点东西也不够你吃啊!”
姜霁初撒谎道:“够的,我自己又吃不了什么,而且我还又去超市囤了一次呢。”
“真的?”
望着父母关切的双眼,姜霁初点头道:“真的。”
和要好的朋友打了几个电话,确认了下彼此的情况。年轻人的状况大同小异,从不囤东西,主打一个断舍离。
周姗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道,“霁初,我们不会饿死吧?”
“不会,也可能是冻死。”
彼时的城市迎来了大降温,姜霁初望着昏沉沉的天,心里五味杂陈。
她清点了下冰箱里的食材,清楚地认识到,这点东西,最多撑过三天。
虽然她坚信不至于饿死,但寥寥无几的食材,还是会让她感到不安。
傍晚,业主群里发出了通知。
临近过年,住户大多走得七七八八,大包小包的回家过年。留下的大多是年轻人,守成空空如也的冰箱。
物业发出了个接龙,要求写清门牌号和姓名,方便他们特殊管理。
姜霁初盯着楼里的门牌号,忽然想到,连暮是不是还住在这里。
之前听到他跟朋友对话,这段时间要住朋友家,帮他照料小狗。
姜霁初一边想着,一边在接龙表里写下“2101-姜霁初”。
她在冗长的表格里寻找着连暮的名字。
无果。
他一直没有填写。
姜霁初甚至开始怀疑他根本不住这里。
等到接龙时间快要结束,连暮的名字才出现在了接龙表的最后一位。
她望着那条“2401-连暮”跳出来,忽然觉得鼻头有些酸。
眼前差点蒸腾起雾气。
深夜,姜霁初彻夜难眠。
姜霁初躺在床上,静静地想着。
裸辞之后迎来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她也不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
无法控制的未知,更加令她惶恐。
未来会好吗?
她毫无头绪。
翌日,物业发来通知。
住户可以选择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附近的超市囤货,也可以选择把清单交给物业代劳。
人心惶惶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自己采购。
超市里人满为患,适合储存的食物早就被人抢购一空,姜霁初只能挤在人群中,尽可能地多买一点食材。
她的购物车里堆满了冻肉、白菜和矿泉水。
其他的东西,她根本没时间挑选,抢到哪个算哪个。
超市里如下饺子一般,人头攒动,无数个小黑点冒来冒去,焦灼地抢购食材。
姜霁初走走停停,对着清单,勾勾画画,尽管能买到的食材不多,她还是绕了一大圈,再三确认自己没有遗漏。
结账时,摩肩接踵,队伍快要排到超市外。
每个人都一副紧张不安的表情,姜霁初站在中间,尽量不动声色。
推着小推车走到电梯口,姜霁初把食材往外搬。她大概高估了自己的臂力,每搬一下都费尽力气。
好不容易整理好,姜霁初拎着沉甸甸的购物袋,一步一步地往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