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宁白皙的食指轻敲桌面,说:“第三件事情,我以后告诉你。”
安阳王被“以后”这两个字触动,总觉得祁宁是在说“来日方长”。他的眼底灌满了愉悦,舌尖轻舔嘴唇,用力压制住笑意。
“好。”
这个字就像晴天飘在空中的云朵,柔软、温暖。
祁宁察觉到安阳王的怪异,并没有细想,起身道:“我先回府了,有事情可以来公主府里找我。”
“好。”
祁宁离开后,房间内多出一道黑影。
安阳王厉声道:“护送公主回府。还有,如果陈北堂出现在公主方圆一公里内,立刻将他扔出烟阳城。”
兑泽恭敬道:“是。”
中秋前一日拂晓,祁宁身穿骑装策马奔出烟阳,只身前往雍州城。
秋日的雍州城弥漫在浓郁的桂花香气里,道沿两侧的桂花悄早已然绽放。清晨的湖面上,华美的画舫安静地随水波飘荡,静谧的氛围可以窥见到昨晚的热闹与欢乐。
这个时辰街上店铺才陆陆续续开门,路上也没有几个行人。小孩子们沐浴在朝阳里,顺着桥头追逐嬉戏打闹,祁宁嘴角不自觉扬起一个浅浅的弧度。
她牵着缰绳走在黑青色的石板上,打量街道两旁的店铺。顺着以前的记忆不自觉走到一家店铺门口,牌匾上有三个鎏金大字“十三春”。
这是第一家“十三春”酒铺。
十二岁那年春天,祁宁也是一个人到雍州城。正好春日艳艳,桃花灼灼,当她站在绿湖的柳树下,一群打马嬉闹的少年郎正好从她身边经过。其中有一位身着枣红色胡服的少年在阳光下放声大笑,肆意生长,嘴里调笑着说定要去十三春品尝去岁的桃花酒。
那时,漫天柳絮,祁宁心里只觉得美好与温暖,第一次理解皇兄口中所说的“国泰民安”。
正当祁宁回忆时,老板娘打着哈欠推开店门,准备收拾店铺开始营业,见一女子站在门外,先是一惊,随后热情地问道:
“姑娘这么早就来了,想买什么酒?”
“老板娘,有去年的桃花酒吗?”
“有,只剩一坛了。”老板娘脸上露出窘迫的笑容。
“帮我装起来,谢谢。”
“好嘞!”
老板娘没想到刚开门就来了一单,忙招呼祁宁进店等候,她去拿酒。
祁宁拿到酒后,没有多停留,径直出了雍州城,一须臾就到了于太师隐居的梅山脚下。
等上了山路,祁宁放缓赶路的步伐,端坐于马背上,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
祁宁远远看见树林间有一座茅草屋,将马栓到院外的槐树上,祁宁轻推开木门,“嘎吱——”一声后,传来一阵大狗的狂吠声。门内拴了一只纯色大黑狗,表情凶狠地对祁宁叫唤,试图吓退这个入侵者。
祁宁打量了一圈,屋子坐北朝南,院子东侧是一个小菜园,种植的是常见的青菜,西侧有一棵杏树,树下有一套石桌凳,秋初都没有杏花和果实,只剩下满树的绿叶子。
茅草屋是连着的,东南拐角处有一个厨房,厨房对着庭院的这面墙上有一扇很大的空窗,窗台上摆了几盆草药。
黑狗叫唤很长时间都没人出来查看,想必此时于太师不在家中。祁宁从兜里拿出一块糕点扔给黑狗,它急忙咬住美味狼吞虎咽掉。吃完一块后,黑狗倒不怎么叫唤了,但也没对祁宁放松警惕。
再接连扔去三四块糕点后,那黑狗凑到祁宁脚下,目光灼灼地谄媚讨要。
祁宁的手心轻抚它的脑袋,黑狗用湿润鼻子使劲地拱祁宁的掌心。见黑狗如此听话,祁宁再扔去两三块糕点。
当他们玩得开心时,门外传来悠悠的脚步声,一人一狗皆朝门口望去。
于敬之肩上扛着锄头,推开院门,在见到祁宁时,没有太过惊讶。他看了一眼大黑狗,说:“你们相处得挺愉快?”
于敬之的语气意味不明,祁宁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接着,于敬之说:“外面凉快,咱们坐在院里。”
“好。”祁宁乖巧地回答。
于敬之领着祁宁走向杏树旁,随意问道:“殿下年幼时师从青云子?”
“是。”祁宁真心把于敬之当作敬重的长辈看待,说:“十三岁时曾跟着师父读过几年书。太师也认识我师父吗?”
两人先后坐在石凳上,于敬之边泡茶边说:“当年青云子致仕前,来梅山邀请我下山去辅助太子殿下,这一晃二十年过去了。青云子乐得逍遥,两手一摊,隐居琼山之上,没人找得到他。就连徒弟被抓到南曦也不管。我要是有他那么大的心就好了。”
“天下未能安定,朝中正需要于太师这样鞠躬尽瘁,为国为民的官员。”
祁宁发自肺腑的话语,落在其他人耳中有了奉承之意。
于敬之明白祁宁的意思,毕竟现在的大梁内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