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女生耽美>重生在70年代> 第二百四十一章 城里的农民很尴尬(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一章 城里的农民很尴尬(1)(1 / 3)

70年代,因为计划生育政策还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还没像后世那样执行,导致三四个五六个孩子的家庭很普遍,甚至有一家七八个孩子的,到80年代初,形成了建国后的第一波人潮。

这时候又不准私人治富,只能呆在家里等着国家分配,导致待业青年数量激增,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就业难现像。

而同时,大运动中下乡的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给本来就已经很严峻的待业问题又加了一把火。

这也是80年代初社会越来越乱的根本原因,满大街无所事是的半大孩子,能不惹事嘛。

于是各种小厂就应势而生,包括国企下面的小集体,也是这样产生的三类企业。

没技术没实力没场地,就是这些小厂的真实写照。

像丫蛋爸在的这个街道小厂,就完全靠本钢活着,自己没有任何的造血能力。

但是不只是这一家啊,无数个小厂依附在本钢身上抢这一口血,这个抢到了,自然就有饿着的,于是就这样了,隔三差五的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张兴明皱起眉头,想了想,问丫蛋爸:“你们这一片,像你家这样的多不?”

丫蛋爸点点头,说:“多,俺家还算好的,就俩孩子,差的也多,丫蛋比她弟大五岁呢。这边不少家都三个四个的,还都是比肩,那更完。”比肩就是差不多大的意思。

“城镇户多还是农村户多?”

“都有吧,这边坐地户基本上都是农村户,就占地那会儿给几个城镇指标,后来又转了几次,家家都是城镇户农村户掺着的,你说这孩子户口得随妈,那时候也不知道啊。

谁家拿了指标不得给男孩啊?结果就是再生孩子吧,又是农村户,除非两口子都是城镇的,你也看着了,城镇户谁家丫头嫁这来呀。”

“现在一年下来能收入多少?”

丫蛋爸挠了挠脑袋,有点不好意思,说:“一千来块钱吧,有时候多点,像今年这样可能一千也到不了,俩月没开资了。”

“鸡鸭这些一年能挣多少?”

“这玩艺能出多少啊,多了没地方弄,少了不出钱,这不差不点一个月了,就这点鸡蛋,这不你买了嘛,八块多钱,这还是茶叶蛋呢,要是光卖鸡蛋顶天了二毛一个,四块多钱。”

张兴明想了想,这个时期农村户确实开始困难了,不像原来那几年,只要有地就能吃饱,85年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照比80年可是提高了不少。

80年一斤猪肉七毛多,85年已经一块三了,翻了一倍,像菜啊米啊面油,几乎全都翻了个个,这就是自由贸易的另一面。

新中国建国后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动荡就是从85年开始的,到89年达到高潮,这就是官倒。

80年允许个体经营,83年放开市场,85年完全取消供给制议价买卖,接近三年多四年的物价双轨,给手里有权的阶层创造了一个外部毫无察觉的利益层。

80年代什么最值钱?不是车不是粮不是衣服也不是电器,是纸条。

从上到下从粮食到物资,小小的批条展示出无比强大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席卷了整个中国。

计划外市场一时间红火起来,官员批的理直气壮,能拿到条子的俯视众生,能倒到条子的盛气凌人,能消费条子的砵满盆满,然而,老百姓的钱就不够用了。

同一时间,市场放开以后,个体经营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结果,村办社办校办街道办,大集体小集体共投公司,千奇百怪的名称万花齐放的体制,纷纷杀向市场。

80、90年代有句话叫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只要有胆量,敢干肯干,就没有发不了的家,没有挣不到的钱。

然而结果就是,一部分人迅速富起来了,同时一部分国企陷入经营困境,没有了计划,国企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不会玩了。

于是发不出工资的小企业越来越多,像丫蛋爸呆的这个小厂只是其中毫不显眼的一个而已。

中国大陆上第一次出现了贫富差距。

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也是在这段时间开始拉开,由城里吃不饱变成了城里好挣钱,农民的生活却没有丝毫改变,包括收入。

而且这种状态一口气下去就持续了二十多年,到2003年,农民的收入和83年相比翻了三翻,同期城市内工人收入翻了十翻。

而经商创业各种与农村没有一点关系的机会,更是创造了无数财富,诞生出了一个新的阶层,商人,或者叫企业家,曾经被统一称为农民式企业家,没有技术没有文化,简单粗暴的政策性赚钱方式。

……

张兴明咬了咬嘴唇,面对这种时代大势,谁也无可奈何,这不是一家两家,这是全社会的状态,也根本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

叹了口气,张兴明又问丫蛋爸:“地呢?家里有多少地?”

丫蛋妈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