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之前的枣(一)
本来殿试张榜之后,关静萱就想再出宫一次的,在她哥哥回乡祭祖之前,再见他一面。但是刚巧碰上宫中花宴脱不开身,后来又因为方谨言落水的事,今天起的晚了,这样说起来的话,最快也要明天才能出宫了。
“你说,你要和皇后娘娘说出宫的事?”
“嗯。”
“明天恐怕不妥。”
“怎么又不妥了?难道明天宫中又办花宴不成?”这是一次失败了,立马接上另一次,直到成功为止的意思吗?
“那倒不是,不过明天是朝考的日子。就算你出宫了,只怕也见不到大舅爷。”
“朝考?”关静萱虽然不明白什么是朝考,但是大约明白了意思,“殿试不是就是科举的最后一试了吗?怎么还有这什么朝考呢?”
听关静萱问起这个,方谨言有些洋洋得意起来,虽然他不考科举,但是因为大舅爷的关系,他费了些功夫,研究了一下。
所谓的朝考呢,是殿试传胪后三天,在保和殿举行的,从新科进士中挑选庶吉士的一场考试。若是考过了,就能和殿试得中的状元、榜眼、探花一块儿进翰林院。如果被选中当了庶吉士,就要在翰林院教习三年。
“…三年之后,还有个散馆考试,大舅爷是二甲的进士,如果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话,那么他立马就是正
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了。”
“也就是说,如果我哥考中了庶吉士,就要在京城待三年?”
“嗯。”
“那如果考不中呢?”
“额…我朝的庶吉士选拔,先是看年貌的,大舅爷年纪不大,样貌也不俗,应该能过初选。”至于后头的考论、奏议、诗等考试能不能合格,排名如何,方谨言就不敢确认了。
如果考不中的话,应当分别用为各部主事、中书舍人或者地方知县。再说回来,就算大舅爷这回考中了庶吉士,如果三年以后的散馆考试考的不好的话,也依旧会被用为各部主事或者地方知县。这耽搁了三年还是一样的去处的话,真是不能再惨了,还凭白浪费了
三年时光。
方谨言刚才跟关静萱说的,是最乐观顺遂的状况。
关静萱一听方谨言这么说,心里似乎就有了谱了。现在她只能盼望,大哥能中庶吉士了。翰林院啊,一甲才能进去的地方,肯定是不俗的。至于三年之后的散馆考试…三年之后的事,谁知道呢?先留京再说吧。
关静远和潘云庭自然是知道朝考的事情的,在得知殿试的名次之后,他们就在忐忑地等着朝考的资格通知,虽然两人也都知道朝考的初选是看年貌的,但是三榜的进士且不说,二榜毕竟有那么多进士,他们的排名在二榜之中也算是靠后的位置,在通知下来之前,他们都不能肯定自己一定会被选上。
虽然选上了也不一定能考过,但是选上了,总有参考的机会。
“如果不能参加朝考,我们就先一道回乡,祭祖立了进士石碑之后,再回京,看看有没有什么缺可以补。”潘云庭建议道。
“你在我前头几十名,你担心什么?”关静远勉强笑了笑,哪个进士不想入翰林院呢?
“什么几十名,不过二十名罢了,如果你没有收到通知,我估计也难。”
“不过…明天就是朝考的日子了,今天咱们还没收到通知,是不是…”关静远收了声,不想再继续说下去,就怕坏的话说多了,成了真。
“不到最后一刻,谁知道呢?”潘云庭的话音一落,他们住着的院子的门突然就被拍响。听到敲门声,潘云庭和关静远都十分激动地起了身,或者敲门的人,给他们送来的,就是他们盼望的朝考通知呢?
想归想,见到实物之后,两个人才终于踏实了下来。
“要不要,出去吃一顿?”潘云庭问。
“吃顿好的,不过,不饮酒。”
“自然。”喝酒误事。明天可是事关他们仕途的攸关的日子。
本来朝考这样的事儿,是不用庆丰帝亲力亲为的,找个京城里住着的亲王什么的督办就行,但很悲催的,忠王回了封地,庆丰帝其他的兄弟也早都做了古。因而庆丰帝只能亲自上阵了。好在,他继续拉着方谨言一块儿。
这一回,不光方谨言,庆丰帝也兴致勃勃地在人群之中寻找着,他们,找的是同一个人。
立在下方的关静远,只觉得有两道,或者四道,或者
更多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他有些紧张,难道是…他今日的穿衣有哪里不妥当吗?还是发髻因为梳的匆忙,所以乱了?散了?但这会儿,他也不敢伸手摸发髻,只能强忍着惴惴的心情。
接受参拜、确定试题…这是庆丰帝要做的,至于阅卷,和殿试差不多,也是阅卷官先选,然后由庆丰帝最终决定。所以…在今科新晋进士们动笔之前,庆丰帝又走人了。这一回,他没有捎上方谨言,把他落在了保和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