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山匪(3 / 4)

岳北城里有杨昭年和鬼骑军所护,所以他们才不敢明目张胆的造次。

再加上他们为朝廷所害,而自己又是受过苦落过难的平民百姓,他们知道百姓有多苦,所以他们不抢民不害民只抢官粮官银。

当然,若无官银官粮可抢时,他们也会做起老本行,去山中打猎后,扮成岳北城里的百姓拿去城中卖钱换米换衣。

只是这对夫妇都是心善之人,若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干起了土匪行当,他们就是死也不会接受,所以在这里做事的每一人都在瞒着二老,说他们以打猎卖钱换米为生。

至于窦逵,他家境富裕,家中钱财万贯,他自出生就是富家少爷,只可惜,他出生时,亲娘因难产而死,父亲在他三岁时,也病死了。

窦逵家的亲戚都惦记着窦家的那点财产,便将窦逵扔在了一家名叫佛莲寺的寺庙旁边,他最后被一位和尚收养。

那和尚叫缘智,武功高强,心怀慈悲。

他从小跟着缘智习武,缘智想教他读书识字,可他一心只扑在武学上,对读书练字没有半点兴趣,最后,缘智便也随了他,不再逼迫他习文读书。

窦逵饭量大力气也大,一日能吃七八顿,一顿能食三斗米。但他不挑食好养活,他为人忠义诚恳,本心也不坏。

灏寒三年,窦逵告别了缘智,离开了佛莲寺后,便开始到处游历。他虽不识字,但缘智教会了他善良。

这一路走来,他见到的都是民间疾苦,有些是因为百姓吃不上饭而饿死荒野,有些是百姓生病因为穷无钱医治而活活病死……

诸如此类的事情多的数不胜数。

刚开始他还同情这些人,有时他遇到百姓便能帮则帮,拿出一个出家人本该有的慈悲心肠,可后来他才发现,他的善报结不出善果。

在他将自己身上所剩不多的钱和粮食给了穷苦百姓后,当他自己饥饿难耐时,却无一人伸出援手帮他。所有人都只想着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那时的他也经常心里犯苦,嘴上自嘲,师傅,你常说助人为乐乃快乐之本,可俺尝到了快乐后,接下来的为什么会是心寒?

师傅,弟子不是做不到你那般仗义仁慈,只是再仗义仁慈下去,弟子也会死!

窦逵饿着肚子,忍着饥饿,去了一些城中游荡,他学着缘智小时候带他出去化缘的模样四处化缘。可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街头小贩各家店铺自己的生意都不好做,又怎么会有多的施舍给他?

不管他去哪化缘,最后的结果无非被人驱赶。

他在街上四处碰壁,最后化缘无果,他只能回到荒村野路上,而就是在这荒村野路,他碰到了鲁疫。

这个人也是侠义心肠,他听了窦逵的遭遇后,深表同情,便将他带回了寨子,还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他一番。

这一饭之恩窦逵一直铭记于心,因为窦逵知道若不是在他最绝望时,鲁疫给了他一顿饱饭,他恐会饿死街头。所以,他为报这一饭之恩甘心留在山寨,认鲁疫为大哥,认鲁疫的爹娘为义父义母。

而鲁疫也不亏待他,上山多年,鲁疫将他当兄弟一般看待,两人情同手足。

鲍小花话音刚落,只听见外面发出众人吵闹欢呼的声音,鲍小花蹙着眉好奇问道:“哟,这外面是怎么了?怎这样吵啊?”

鲁山乐呵呵应道:“老婆子,八成是他们猎到什么好东西了吧?”

窦逵笑道:“义母别急,俺出去看看就知怎么回事了。”

鲍小花点头,“好,那你出去看看吧。”

窦逵起身,走路带风,大摇大摆的出了房间。

外面的一伙人都围在一个身穿一件破破烂烂的狐裘衣的人身前,这人穿着纯朴,兽皮做的衣服上到处都是缝缝补补。头发也只是用一根发带系上。

这人身高八尺,样貌平平,身强体壮,一只半遮半露,孔武有力的手臂上满是肌肉。

只见他手上端着一个檀木盒,盒里放的一盒金光闪闪的黄金,众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他手中的黄金看,一边看还一边念叨,“发财了发财了!”

不明情况的窦逵上前问道:“大哥,这黄金是从哪来的?”

鲁疫也不避讳,直言不讳道:“是我和匈奴人做的交易,这是他们付的定金。他们说过几日还会有人来的,望我们能好生接待,倒时给的更多。”

窦逵问道:“是匈奴的那个女人给你的?”

窦逵口中的女人正是匈奴太后虞倩,只不过他隐藏了身份。

鲁疫点点头,窦逵好心提醒道:“大哥,这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情,俺在一开始看到那女人时,就觉得她不是什么善茬,所以大哥,要不这桩生意还是就此作罢吧?”

鲁疫摇摇头,否决道:“贤弟,你就是想太多了。你要知道匈奴人来到中原那可是饭桌上的苍蝇,人人厌恶。所以他们是不得已才来和我们做交易。”

窦逵还想再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