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水边上的会面,使得智瑶对白公胜的印象极好。
如果不是飙演技,看上去白公胜这个人的个性相当鲜明,重情义且说话非常直接,某种程度还表现出对个人恩义比国家利益更重视。
不过话又说回来,白公胜率军讨伐郑国本身也是带着个人感情,与楚国国策存在矛盾。
楚国近期并不想与郑国频繁爆发交战,纯粹是因为白公胜想要为父报仇,楚君章以及令尹子西了解白公胜的为人,不得已允准白公胜率军伐郑罢了。
当下的楚国,一来不想跟晋国交恶,再来是吴国的威胁更大。打郑国能够获得一些好处,继续向北扩张更可能让过于敏感的晋国重新将注意力转到楚国身上,对楚国真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了,一再攻打郑国的楚国,没有对郑国的城邑实施占领,每一次打完都是进行彻底的班师,跟楚国一再表现出来的贪得无厌简直就是两种作风。
楚国将陈国吞并了对不对?陈国是周王室的三恪之一,也就是陈国是一个负责虞舜祭祀的国家,说灭就灭了。
另外的两个“恪”是杞国和宋国,分别对应大禹和殷商的相关祭祀。
什么?越国是为了祭祀大禹才分封的国家?没错啊。
然而,杞国和越国都是大禹的后裔,祭祀上是存在分工的。
周礼重祭祀,有特别祭祀任务的国家,他们曾经或现在可能都很弱小,曾经不用担忧亡国,现在情况好像变得不一样了?最起码杞国在知道陈国被灭之后,应该担忧某天是不是也会突然亡国。
按照道理来说,还追求成为霸主的晋国应该对楚国灭掉陈国进行谴责,可是并没有。
国家层次没有发声,今天智瑶跟白公胜见上面,一样没有谈及陈国的话题。
“晋今次为何伐郑?”白公胜问道。
智瑶说道:“我之不幸,郑焉敢与之,如何不罚。”
郑国参与了晋国的内乱,他们选择的范氏和中行氏阵营败亡,肯定要受到惩罚。
白公胜能不知道那个道理吗?肯定知道的。
“如此,你我或可共击‘新郑’。”白公胜提议道。
智瑶摇头说道:“‘新郑’乃坚城,我之四‘师’,白公帐下之兵不足五万,攻之徒添伤亡耳。”
别说很难攻下,哪怕能攻下产生的伤亡也会很大。
再则说了,晋国和楚国很难相信对方,缺乏互信基础的合作,里面怎么可能少了尔虞我诈。
白公胜露出了诧异的表情,说道:“足下每到一处,必克之名不复?”
什么意思?
讲的是智瑶曾经攻下“临淄”、“濮阳”和“鲜虞”的事迹,来到“新郑”却不想要攻克,不止不像智瑶的为人,还会让“攻城大师”的诨号出现瑕疵。
智瑶就实说道:“如欲克郑都,我需两‘军’,耗费或需两岁?”
两个军团还必须全部都是出自智氏,不能是其他家族的部队。
白公胜沉默了一小会,比较突然地发出大笑,还一边笑,一边说道:“智氏宗子乃是妙人,亦是可交之人。”
先不提白公胜对智瑶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回事,智瑶的表态无疑很中肯。
郑国都城“新郑”跟其它城池不一样,早期就在原有城池规模下设了两道外城墙,变成跟宫城结合起来有三道城墙的城池;后面“新郑”一再增设外郭,不止是城池向外扩张,还搞出了六道“违建”的防御链,一下子让“新郑”变成一座有九道防御链的坚城。
这种城池,拿下了敌军的一道防御还有八道,也就等于不是什么突袭手段就能剥掉所有外壳,能用诡诈手段趁其不备拿下一道城墙,后面的城墙只能是凭借硬实力去一一夺取。
所以了,想要攻克“新郑”几乎没有取巧的可能,没有带来足够的兵力与大决心,闹呢?
智瑶却是被说得有些纠结。
好不容易凭实力获得“攻城大师”诨号会有瑕疵?谁都不乐意的。
当然了,智瑶事先就有相关的心理准备,并且已经想好了应该怎么做。
智瑶跟白公胜聊的时间挺久,从上午聊到傍晚,中间还一块吃了顿饭。
只是吧?白公胜对智瑶中午还要吃一顿有点哭笑不得。
现在的人,哪怕是贵族,基本上就是一天两顿正餐,没有吃中午饭的观念。
智瑶也不解释,更没有解释的必要。
事实上,智氏那边也不是人人一天三顿正餐,一开始是智瑶先在本家弄,后来连新军也这么弄,慢慢蔓延到各个有条件的家庭。
新军吃三顿正餐的理由相当简单,他们的训练任务过于繁重,甭管是不是能够吃得多好,多吃一顿总是不那么容易把身体练垮了。
不要以为智氏的新军第一个这么搞,魏氏在训练重步兵时期就在弄了。区别是魏氏没有提供重步兵吃喝,完全是接受训练的重步兵不堪重负,有人多带粮食在中午吃上一顿,解除饥饿能够应付下午的体能消耗,其余人就跟上了。
回到营区的智瑶没来得及喘口气,一众小伙伴就围了上来。
谷稇
“果真是白公执意攻郑?”魏驹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