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序未晚
2020.10.01
青神的月总是很亮。
我脱掉鞋子,撩起裙摆,把脚慢慢探入宅前的小河中玩。水是冰冷冷的,我顿时感到一阵凉意,连忙将脚伸了出来。
月儿的影映在了河面上,水波被照亮,缓缓荡漾着。我穿上鞋子站到瑞草桥边,仰着头看着那明晃晃的月亮。
今天八月十五,是中秋。十三岁豆蔻年华,是姑娘爱玩的年纪。前些天就听阿瑾说街道上会有为期三天的灯会。我特别期待,想跟阿爹商量,但一想到阿爹严肃的表情我又收回了想去看灯的盼望。
阿瑾是我的玩伴,只比我大一岁。年龄相仿,故无话不谈。
我拾起脚边几颗石子,扔入河中,两者撞击泛起阵阵涟漪。我正感觉难过时,突然听到有人在叫我。
“阿弗!阿弗!”
我的目光向声音源头望去,一个小小的影子朝我奔来。是阿瑾,她看起来很兴奋,眼睛眯成了一道弧线,说:“王伯答应我们去街上看灯会啦!”
“真的吗?”我一阵激动,要知道,阿爹对我一向严格,之前青神也不是没有过灯会,但他从不让我去。
我们带上了水壶和帷帽,我用帽纱遮住了我的脸。就这样我和阿瑾伴着月色踏上了去县里的路。
青神的市场一贯嘈杂,又因为是中秋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买了我最喜欢的芝麻饼然后和阿瑾手拉着手在人群里转悠,路两边的食肆酒肆都挂上了画着玉兔嫦娥、吴刚伐桂的灯,吆喝声此起彼伏,店堂内好不热闹。摊主们卖着月饼等中秋吃食之类的玩意,香味在空中若隐若现。
我撩开帽纱,忽然注意到一处灯摊,那是只用纸糊的、月亮形状的灯在那里挂着。柔软的光透着传入我的眼睛,不知为何我喜欢上了这盏灯。
摊主是位和蔼的老妇,她笑眯眯地说:“姑娘喜欢,买去便是……”
神使鬼差的,我不由得想伸手去摸摸那盏灯。触到用乌木做的灯杆之时,一只骨骼分明的手覆在了我的指上。我愣住了,忙转头去看来人是谁。
面前是位英俊潇洒的少年,年纪看起来跟我差不多大,柳眉下黑色眼眸像我用来写字的那滩浓得化不开的墨。少年也愣住了,我回过神来,红着脸赶紧抽回了手。他抱歉地笑了笑:“对不起姑娘,是我唐突了。”
我抿了抿唇道:“没事,若公子喜欢这灯,我让给你就行——”
少年“哦”了一声,我见天色已晚,逛着也差不多了,就转身示意左顾右盼的阿瑾可以回去了。刚走了几步路,那位少年追了上来,喊道:“姑娘!”
他走到我面前,把刚刚那盏我看上的月亮灯递给我:“喏,送你的,就当我的见面礼啦!”
我迟疑不决,毕竟阿娘在我小的时候开始就教导我不要无缘无故受别人的恩惠,特别是陌生人。
但对方很认真。
我想了想,只好接过灯,乌木杆上还残留着他手心的温度。少年道:“对了,我姓苏,名轼,字子瞻,就叫我子瞻吧。”
苏轼,子瞻。
我想起了以前读的《曹刿论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登轼而瞻……
我握紧灯杆:“好,谢谢子瞻。”
苏子瞻看了看天,道:“现在天色也不早了,姑娘早些回家吧,令尊令堂担心就不好了。”
我应着:“那,后会有期。”
他爽朗地笑着:“后会有期!”
我看着苏子瞻奔跑着离开,青色的衣摆随风飘荡。我呆呆望着,好久没动过步子。阿瑾轻声唤我:“阿弗,该走啦。”
我持着灯走在小路上,它的光照亮了前方漆黑的道。阿瑾一直说着她方才看见了什么月饼啊好玩的物什啊多么多么精彩,但我都没有听进去,我的全部思绪全在那位叫“苏子瞻”的少年身上。
与白衫少年的一面之缘、明月纸糊灯、还有回家后阿娘给我尝的一口五仁月饼的甜糯味道、芝麻饼的香脆味道的点滴,全停留在了我十三岁的回忆里。
小雨沥沥,我倚着小竹藤椅,轻轻扇着小团扇。阿瑾已经出嫁了,之后就没有人能跟我聊到一起。我时时站在瑞草桥旁,扔小石子。
那盏灯依旧摆在那里,只是已经过去了一年,它的外表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崭新了,也不能在里面点火当灯了,但还有原来的韵味。
我经常会看看那灯,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位少年的模样,许久不见,我对他的印象也有些模糊了。但我记得他的笑容,他的笑很干净,很澄澈,像一盏月点亮了我的心。
子瞻现在在干什么呢?我想也许是在小院抓小鱼捕鸟逗狗,也许是在书房持书卷朗声诵读……
我一直忘不了他。
时间流逝,我到了及笄之年,行了及笄之礼。
一次,阿娘为我梳着头,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