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叔和小柳儿一起,对十乌县的发展做了很多规划。
如今开荒的事不用他们催促,秋收过了的百姓们就在自发的做这件事,他们都想着明年种出更多的棉花,家里也能换更多的钱。
而且开荒三年不交税,以前是没有东西可种,现在可是大把的银子在面前招手,大部分人家卖了棉花后就开始抢着选地动工了。
这种时候要是下手晚了肯定抢不到好地段,而且周大人说了,荒地得养,养的越肥种出的棉花越多,质量也越好。
所以县衙在久违的收了一笔百两的银钱后也闲了下来,周三叔干脆让他们轮班,空下的时间都回去帮家里开地。
但钱如今有了,十乌县想发展起来就得有花钱的地方,还得有吸引人和让十乌县未来可期的空间。
对于未来,自然就是投入到孩子们身上,读书方能明理,而且若十乌县能培养出一个秀才,那可就是打响十乌县最好的代名词。
想让人读书,自然就得有学习的地方,十乌县的藏书说起来还没周三叔一个人带来的多,所以刚开始学习的人肯定也不多,干脆找个好夫子,从开蒙到科考都拿下才最划算。
他们这些有职位的不行,但没职位的十乌县能扒拉出来的学子还真没几个。
冯俞虽然没有科考,但他家学渊源,而且周三叔与他谈论过,不管是对经义的理解还是对时事的深思,冯俞在有些地方比他这个村里长大的人强多了。
对于经济的流转,那自然就是商铺了,如今十乌县的商铺不正规不说,就那么几个也是散的哪里都有,除了盐和粮食这种供他们这些有余钱的人购买,大多都还是开的很随意。
所以叔侄两个规划,十乌县虽然不大,但也可以像百源县那样,至少有个商铺一条街,这样聚集人流不说,商家的管理也方便规范。
而且铺子肯定都不大,主要就是围绕着百姓们必须的吃穿住行,这要是有外商到此也能方便停留。
但开铺子需要本钱,而且生意不好做,所以两个规划着,前期这一批示范经营,不入商籍,若想扩大或以后再开的才按商户执行。
尝过林氏的手艺,小柳儿觉得大表嫂前期能认个小吃铺子也不错,一家三口都有事做,经营起来也都是前途大好,也不算委屈了他们。
至于吸引人这一点是目前就开始做的这些,棉花和她将要带出去的瓜果,等朝廷的恩尚再一发,又会给十乌县扬名一波,他们只要继续保持,十乌县的明天就是辉煌的!
其他的执行和具体化自然就是十乌县一众官员的事了,等朝廷的宣诏到时,十乌县的官员都觉得与有荣焉。
虽然进京述职的只点了周三叔一人,但宣诏上却提及了十乌县众人的出力和配合,虽只是一句话,但也能看出周大人的折子里没有忘记他们。
月州离盛京距离不近,走马车得将近一个月,所以宣诏到了,他们就开始准备动身了。
十乌县的牛可不多,所以小柳儿只请人把她的东西送到锦州,再从锦州雇佣了镖局随行。
周三叔只带了旺来一个小厮,林清羽身边也只跟了一个家仆,冯家老人孩子加一起有十二口,小柳儿这边算上她十一人,再加上唐古小姐及随行骑兵五十人,镖局的十二人,队伍就浩浩荡荡了。
马车五辆,牛车十辆,一百个人,又配着武器,简直就是不能惹的存在,所以小柳儿等人这一路很是安全。
唐古小姐此次是代父进京,顺便拜见一下周家的长辈们,一向爽利的唐古小姐在距离盛京三四天时,还是弃马钻进了小柳儿和林清羽的马车。
“小柳儿,你在把家里人和我多说一说。”
唐古小姐说这话时本来有那么一丢丢害羞的,但见林清羽也专注的凑过来,就记起了着丫头和周知柏的事,立即安心了。
唐古小姐一拍林清羽的肩膀,“羽丫头和柏哥儿的事也该定了吧,这时候礼节可不能错。”
这些称呼都是唐古小姐从周三叔那里学来的,几个人也算熟悉,所以称呼起来也不尴尬。
林清羽虽然在盛京的大家闺秀中算豪爽的,但跟唐古小姐这种自由生长出来的女将军自然是比不得。
唐古小姐这话一出,林清羽就只剩红脸了,一句反驳都没有了。
介绍家里人这个小柳儿熟练,但是要她介绍盛京里的婚嫁习俗她就不行了,她记得的还是他四叔娶媳妇,村里的那种肯定不适合眼前的两人。
最后还是林清羽红着脸把这些纳彩、问礼等定亲结亲的流程给两人普及了一下,这些礼仪是她们京中贵女们必修的课程。
不仅小柳儿就是唐古小姐听完都感叹了一句,“盛京的礼节可繁琐啊,我还是得回锦州。”
唐古小姐想象了一下自己要是在京中结婚的场景,只想象就坚持不下去,再说了,她爹还想大宴宾客呢,北部那些官员也来不了啊。
他爹娘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