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种田从1641开始> 第118章 丰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章 丰收(1 / 2)

燧石击发枪虽好,但是用料很贵,尤其是内中的钢材所需,现下各地的钢材普遍都在三到四两一斤左右浮动,像陈诺自徐州城购买的那批高质量钢材一斤卖价就高达六两。

这还是燧发枪内中需要的钢材材料,算上其他材料,人工费用,一杆精良的虎式铳造价不低于十五两,是普通鸟铳价格的三倍多。

这么昂贵的价格大批量列装乞活军火器兵是不现实的,除非能够开矿,减少对外原料的高价购买。依刘铁金所说,现所内有兵器匠人五十名,寻常铁匠也有八十人,余者帮工学徒更多,人力不愁,精良鸟铳一月可制造一百门。

现在乞活军鸟铳缺口不大,依着所内现有的钢材原料,马力全开的话,可在一个月内制出五十杆虎式铳。

至于再造虎式铳,只能再从外购买高价原料了。

……

崇祯十五年四月底,李自成围攻开封城,开封一旦不保,中原咽喉失守,李自成等人便可长驱直入北进,威胁京师安危。

明廷闻讯,急令周边明军驰援开封,命督师丁启睿为帅,保定总督杨文岳为副,飞檄召集各镇总兵于开封城下与流贼决战。

计有平贼镇总兵左良玉,保定总兵虎大威,河南总兵陈永福,援剿总兵杨德政、方国安,副总兵姜明武,加上丁启睿的标营和杨文岳的保定车营,汇聚在开封城外的明军共有十八万人对外号称四十万,声势浩大。

然诸镇畏惧流贼百万之众势大,均心存恐惧,不敢与流贼作战,内中兵马最多的平贼将军左良玉更是方言:“贼人势大,不可击也。”

《豫变纪略》记载,李自成和救援开封的官军在朱仙镇大战六天,死伤惨重,“矢石竭,人人惴恐,营中老幼日数惊奔窜,虽斩之,不能定也。”

也就是说,李自成方面的形势并不好,几乎难以继续支撑,已经开始谋划撤兵。

问题是官兵方面的形势更难,缺粮、断水,左良玉又因为几十匹战马被丁启睿霸占,非常不满。

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身为督师的丁启睿主张积极作战,一举解除开封之围。左良玉认为不可,其他武将也心怀忧惧,请求第二天再决战。

结果当天夜里二鼓时分,杨德政的部队还在向流贼开炮,左良玉却率军向着襄阳方面撤退,各营顿时一片混乱。

左部鼓噪奔突,冲向其他明军营地,各军不知状况,争相退走,左良玉的部下乘机把各营中留下的骡马抢走。

李自成此前与左良玉在郾城交过手,摸清了左良玉的底细。这一次他采用新的打法,先放左良玉的大军过去,然后从后面追杀。同时,预先派出大量人员在左良玉必经之地挖出大沟,宽和深各约五米,长约百里。

左良玉的军队发现李自成追杀得不紧,还在暗中庆幸,跑出八十多里之后,前面突然出现一道大沟,而李自成又从后面追杀上来,官军大乱,“下马渡沟,僵仆溪谷中,趾其颠而过。”

李自成趁乱一通砍杀,官兵自相践踏。此一战,左良玉的精锐部队损失大半,骡马、器械损失无数,败往襄阳。此后虽然兵员有所恢复,但质量根本不能和左良玉的旧部相比。

朱仙镇会战,明军大败,左良玉逃窜千里,直接奔回襄阳,丁启睿和杨文岳一起奔向汝宁,“贼渡河逐之,追奔四百里。丧马骡七千,将士数万,启睿敕书、印、剑俱失。

李自成招降明军步兵数万,马兵五千,并获辎重粮草,火炮器械无数,声威更震。

自此,河南几乎尽握流贼之手,开封孤城一座,再无援军。

……

朱仙镇明军大败的消息传到永安城时,陈诺正在田地里挥汗如雨,使着镰刀收割麦子。

麦收是农作一年最忙的时候,陈诺眼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微风吹起金波翻滚,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他仿佛看到那一缸缸的小麦、热气腾腾的白馍馍、飘着油花的面疙瘩汤,顿时精气神就上来了,浑身都是劲。

永安城外周边有不少良田,去年陈诺便领着屯田对耕种冬小麦,因为种植稍晚几天,只能在五月上旬抢收。

俗话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真要等待冬小麦植株完全干枯再收割时已经完了,因为其根茎、枝叶已经不能在积累养分,还会消耗养分导致颗粒分量降低。

今天便是永安城良田收获的时候,这是个十分了不起的成就,这是永安城建城以来第一次收获自己城内百姓亲手耕作出来的粮食。

万事开头难,有这批收获粮食做榜样,陈诺相信永安城屯田耕作会大获成功,再也不会担心饥馑之忧。

为了鼓舞屯田农户们的开垦种植热情,陈诺亲自下地麦收,在他的带头榜样下,屯田队农户们干劲十足。

即使不消陈诺带头鼓励,农户们也个个喜笑颜开,望着黄澄澄的麦子,谁人心里没有十分的满足感?

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农户们热火朝天干着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