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红袖快马加鞭,赶去上朝。
此时,朝会还没散,太后褚嫣然正垂帘幕后,听着下面的臣子上报奏折,在她的前面,宽大的龙椅上,端坐着一名孩童。
谢安神情淡若,走到近前,随后俯身下拜,开口说道:“草民谢安,参见陛下,太后娘娘,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话音刚落,便听幕帘后一个温柔的声音应道:“尚书郎不必多礼,此番召你前来,是商议赈灾之事。”
谢安皱了皱眉,见太后仍以旧称称呼自己,心中颇为无奈。自从自己辞官后,朝廷几乎每年都会宣昭,让他进京为官,一会尚书郎,一会吏部郎的。
烦死了!
太后褚嫣然道:“汉中郡发生百年难遇的蝗灾,成群的蝗虫如同乌云蔽日,覆盖了天空和地面,数量之多,让人触目惊心。如今汉中全境粮食短缺,刺史王濛赈灾不力,已畏罪自杀,下面的官员早已乱成一团,我已代陛下拟旨赈灾,开粮放仓,运送粮食五十万石,但仍是杯水车薪,今早朝会便是召集众臣,商议解决方案。”
户部尚书王瑜道:“汉中郡乃我晋国产粮之地,这次蝗灾如此严重,颗粒无收,来年收成定会大受影响,五十万石粮食已是援助的极限,若再开仓放粮,将会严重动摇国本,若此时北方燕国派兵南下,对战事极为不利。”
闻言后,太后问道:“如今国库中,还有多少战备储粮?还有多少银子?”
王瑜应道:“战备储粮只有三百五十万石,银子不足百万。”
谢安闻言,皱眉道:“五十万石粮食,只撑得住汉中百姓十日的口粮,若是再不想办法,时间一长,恐发生民变。”
“民变”一词出口,在座众人不免脸上变色,一向和王家势同水火的桓温也皱眉道:“就算将银子换成粮食,也撑不了多久,更何况,此时缺的是粮,而不是银子,此时此刻,即便是拿着银子,也很难在当地买到粮食。”
谢安一脸无奈,一时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如今看来,赈灾不过是权宜之计啊。”
“众爱亲可有高见?”
下方群臣交头接耳,不住摇头。
褚太后失望道:“既如此,今早朝会就到此结束罢,希望明日,大家都能给出一个可执行方案。”
群臣退去后,褚太后掀开帘子,唤了一声“堂舅”,走了过来。
谢安忙躬身低头,褚太后微微一笑,道:“此处只有我二人,堂舅不必多礼。”顿了顿,又道,“堂舅,自小你便十分聪明,刚才在朝堂上,我见你欲言又止的样子,是否有解决蝗灾的方案?”
此时谢安正犹豫着要不要将弋阳县所见所闻告诉眼前这个侄女太后时,褚太后轻声笑道:“堂舅此去弋阳县,是否大有收获?”
谢安颔首道:“不敢欺瞒太后,此事只因我已答应那人,不得外传,因此刚才在朝堂上没有多言。”
褚嫣然“哦”的一声,似笑非笑地望着谢安:“那人?”
“这……”
褚嫣然笑道:“那人是否有能力或者方案,解决汉中郡的蝗灾?”
此时谢安内心无比煎熬,若是将顾长安告诉太后,太后定会下诏命顾长安前去汉中郡赈灾,这汉中群可是王阀的势力范围,势必会和王阀起了冲突。自王导死后,王阀已然势微,但也不是顾长安这样的七品小官就能够撼动的,更何况,自己也没有把握,顾长安就一定能解决汉中郡的蝗灾。
罢!罢!罢!
毕竟是自己亲侄女,那桓温早生异心,若是此事蝗灾引起民变,那桓温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太后软禁,并另立新皇,到时候只怕王、庾、谢三阀联合起来,也无法制衡桓阀了,当下起禀道:“回太后话,那人便是弋阳县令顾长安。”
“顾长安?”褚嫣然秀眉微蹙,快速地在大脑中回忆此人的样貌,可惜,却是毫无印象。
“可有把握?”
“没有。”谢安摇头,然后将弋阳县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褚嫣然,没有漏过一丝细节。
只听得褚嫣然一会吃惊,一会愤怒,一会傻笑的。
看着褚嫣然那张近乎完美的脸庞,谢安心中不由地打了一个突:我这侄女,不会是看上了顾长安罢?
此念一起,谢安急忙摇了摇头,说道:“那顾长安治理弋阳,确实是一个好手,但汉中郡远非弋阳县可比,加上汉中郡是王阀的势力范围,若太后安排王阀之人赈灾尚可,若是安排顾长安,怕是会有闲言闲语。”
“闲言闲语?”褚嫣然冷笑道,“何来闲言闲语?那顾长安若真有本事,赈灾之行必能凯旋而回,若他是个草包,这样的人,杀了以安民心,又有何不可?”
谢安见褚嫣然一副冷血无情的样子,心中不由地一紧。这褚嫣然年纪不大,便做了太后,又是常年在这深宫之中,只怕早已变成杀阀果断之人,这些都怪不得她,没办法,谁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