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怔了怔,吴启已经知道孙会长捐躯的事了?
好吧,连自己在连山城杀了人他都已经知道了,更别说孙会长捐躯此等大事了。
突然,无名想起一件事,开口问道:“吴先生,冒昧相问,我师父如今在何处,我是否有机会在走之前与他见上一面。”他想要将孙会长留下的遗物交给蒙毅,毕竟他很快就要和柴陇一起离开了,所以即使这有关军情机密,他仍旧开口相问了。
吴启沉吟了一阵,道:“攻打金台城时,你师父的部队也会参战,你若是与我们一同前往金台城,应该能与蒙毅见上一面。”
无名眼神一亮,问道:“吴先生,我能和你们一起去金台城吗?”
吴启道:“自然是可以。”
无名精神一怔,太好了,这样就有机会把遗物交给蒙毅了,也有机会完成孙会长的遗愿了。
一想到孙会长,无名的心却是再次被悲伤填满。
长叹一口气,无名也抬头望向了天空,吴启拍了拍无名的肩膀道:“小友,故人已旧。生人还得好好活下去,才能令逝者安心上路啊。”
无名点了点头,心情仍旧有些低落。
隔了一阵,吴启转移话题道:“无名小友,听说你两年前在南魏城写下一句感悟,从此踏入文人之境,真乃天纵奇才啊。”
无名稍愣,这吴启对自己的事还真是了解颇深啊,看着吴启点了点头,而后道:“偶然所作,与吴先生所著兵书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吴启笑着摆摆手,道:“小友此言差矣,若我记得没错,你写的是‘一心念求天下平’吧,实乃鸿愿也。”
无名点了点头,顷刻后,又苦笑一声,道:“说来惭愧,虽写下此句,我却未曾付出过什么实质性的努力。”
吴启笑着道:“小友无需急着否定自己,在我看来,你在连山城的所作所为,不也是在求天下太平吗?”
无名在连山城杀主将,灭连山寨的时候还真没想那么多,如今看来好像倒也确实是为天下太平尽了一份力。
吴启笑了笑,接着道:“那小友可还记得当年为何写下这句诗啊?”
无名微微发愣,这个问题他也曾经思考过:
起初,他觉得自己之所以写下那诗,完全是因为在南魏城经历的几件事让他对苦难者们心怀怜悯,最后又因为南宫燕这条导火索,让他的怜悯之心大起,这才会写下“一心念求天下平”。
可渐渐地,他觉得不仅南宫燕是导火索,两年前在南魏城所见证的苦难都是导火索。
之所以写下这诗句,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与他周围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说的具体些,那便是与刘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曾经的郡守刘祁虽然有过勾结外族的劣迹,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百姓们过的更好,即使他这么做可能是为了稳固自己的郡守之位,但老百姓确确实实地受到了好处,这就足够了。
刘祁在位期间,不仅对本城百姓心怀善意,他还不止一次大开南岭城城门,接收各地难民,无名觉得在谋求天下太平这件事上,刘祁贡献的远比他贡献的多。
后来上位的刘轩,刚一上任,就耗费人力物力,派遣军士护卫商队外出进行贸易,给商贾们带来了天大的好处,而贸易的恢复,对本城百姓也有更多的积极影响。并且刘轩上位之后,仍旧对灾民难民持开放收纳的态度,为本城的百姓也谋求了诸多福利。
幼时环境最能影响人的一生——而无名与刘祁、刘轩父子朝夕相处了14年,耳濡目染之下,早已被这造福苍生的心愿洗涤,所以才会在南魏城一系列事件的导火索下,写出念求天下太平的诗句。
无名沉吟许久,脑中再次回忆了一遍刘祁、刘轩为百姓谋福的所作所为,最后看向吴启,道:“或许是幼年环境所致吧。”
吴启点了点头,道:“那小友觉得而今如何才能使天下太平呢?”
无名脱口而出:“结束世间战争。”
在写下诗句后,他自然也想过这个问题,他这为数不多的阅历中,经历的苦难都与战争有关,包括前一阵子,在他眼前死去的孙会长,也是因为那将起未起的岭南王之反。所以而今的他,认为谋求天下太平最好的方法,便是结束世间战争。
因此他想要不断变强,他想要去源起求道,想要让自己强大到能结束世间一切战争。
吴启看着无名,久久之后,笑了笑,道:“小友所言有理啊,若能结束这世上一切的战争,世间苦难必能减少许多。”
无名也看着吴启,觉得他好像有话没说完,但吴启却是不再开口了。无名眉头微皱,暗自琢磨,减少许多,确实,结束战争并不能消除一切苦难,但无名觉得,这应该是能最大程度减轻世间苦难的方法了。
想清楚了这些,无名微皱的眉头又舒展开来,吴启再次笑着道:“小友去源起以后准备去哪寻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