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河看着撒泼的刘氏,沉声反问:“娘,难道在你眼里,我的命连三两银子都不值吗?”
“你值个屁!你连个大子都不值。”
要她拿三两银子出来,这不亚于要割她的肉:“我告诉你老三,银子的事情别想了,以后少打这些歪主意。
宁氏那个贱人不是舍得给你花钱吗?让她去花好了,想让我把钱还她,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二婶待我好,我一直都觉得亏欠她们,都不知道该咋还呢,这一下子又拿出三两……”
不等江玉河说完,刘氏斩钉截铁的打断他的话:“你觉得她好,你咋不去给她做儿子,你回来做什么?又不是我求你回来的!”
“你给我住嘴!”
江老头厉喝一声斥责刘氏:“你看你说的啥玩意?有你那么当娘的吗?”
刘氏不服气的说:“难道我说的不对?他就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咱们对他再好,他那心里都还是只认江成远和宁氏。”
江老头语塞,就没吭声了,那意思好像认同刘氏的话一样。
江玉河不无伤心的看着老夫妻俩,满脸失望:“是啊,我回来做什么呢?在爹娘眼里,我是可有可无的。在二婶家里我是多余的。”
默了默,江玉河渐渐红了眼眶:“既然你们不肯给我拿钱,也罢,以后我自己慢慢攒钱还给二叔二婶。
我不想亏欠别人,这次二婶给我治伤的情我都担不了,别说钱了。那银子我肯定是要还的。
瑶儿妍儿,衡哥,你们到村里,分别去族长、几个族老,二爷爷,三爷爷里正家里去请他们过来一趟。”
几姐弟答应着就都飞奔着跑了出去。
江老头想拦都追不上,他就焦急起来:“老三呐,你这是做啥?你请他们来干嘛啊?”
江玉河一脸木然的看着江老头:“爹,还是那句话,我想要立户分家。”
刘氏当即破口大骂起来:“你个忘恩负义,养不熟的白眼狼,分家?
你看看谁家是儿子自己提出来分家得?也就是现在朝廷宽仁,让老百姓自由分家了,换做前朝,你都得蹲大牢去了!
分家是吧?好啊,你们就都给我光身滚出去,啥也没有你们的!
我是做了什么孽,生了你这么个丧了良心的王八犊子……”
刘氏虽然骂的难听,不过她说的话是有几分道理的。
这个社会为什么会讲究父母在不分家呢?
不仅仅是现在,就是再往前的朝代,那些古代人,长辈们都是不喜欢分家的,甚至朝廷还会鼓励累代而居。
所谓的累代而居,就是几代人都住在一起。
晚儿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个就是财产继承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非常重要,家族中的土地、房产等重要资产通常由长子或直系亲属继承,其他人只能够分享到剩余的那些家庭资源。
这种情况下,不分家可以让家庭的财富累积,而传承下去,也避免了兄弟之间因争夺财产而产生矛盾嫌隙。
第二个则是,社会流动性的限制。
因为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圈子相对较小,就业机会也比较有限。
所以通过婚姻和其他人际关系,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联络和经济改善。
在这种情况下,“凝聚”整个大家庭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底层老百姓里,人丁兴旺,男丁多,也可以避免被人欺负侵占土地等等好处。
还有一种就是长辈的权威性和管理分配大权,在一些传统的农村或者宗族组织中,长辈往往拥有较高的威望和管理权力。
就比如老江家,江老头和刘氏可以支配儿孙们的婚姻大事,和工作分派。
这种大家庭里,大家长们的决策对于家庭和社会秩序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
为了避免纷争和不和谐因素的出现,一些长辈可能会倾向于维持原有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包括不轻易地进行分家操作。
晚儿觉得古代人的思想其实还是很复杂的,很多的人文因素,用她一个现代人的思维是无法理解的。
像《明律集解附例》就有记载:“凡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
这里就明确规定了,祖父母,父母在世的,儿孙是不能够分家得,如果有分家的,要被打一百大板。
所以说刘氏并不是在无的放矢,她说的事情也是有迹可循,也幸好这个大燕王朝的条律宽松,虽然不反对分家,但是也没有鼓励累代而居,就是放任老百姓自己决定。
见刘氏越说越不像话,江老头这才出声阻止:“你别瞎吵吵了,一天到晚都在听你叭叭个没完,你就不能消停会?”
“我咋地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