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肃穆,众人的目光毫无疑问地投注在她的身上,一边等待演奏的开始,一边欣赏这位年轻的艺术家那令人惊叹的美貌。
艾瑞丝的姿容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览无余。
灯光宛如倾泻的金色星辰,自上而下地笼罩将她曼妙的身躯悉数笼罩,坐在前排或者拿着望远镜的观众甚至可以看到她肌肤表层的光晕。
她真是一个关于人类美学的杰作。
即便忽略内在的才华,她那富含诗意的外表就已经是一种艺术。
卡尔的脸上有一闪而过的恍惚。
艾瑞丝准备演奏的这首曲子是巴赫的《恰空》。
古典吉他演奏家福田进一如此形容:“恰空就像人的一生,开头是啼哭,然后人生坎坷,戏剧变化,喜悦,欢愉,胜利——转调之后衰老,悲伤……”
属于女性的细白手指轻轻放在黑白分明的琴键上,恢弘而悲壮的和弦就引动了听众的全部心神,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美妙的乐章中。
接下来的琶音将乐曲一步步推向第一个华彩段,酣畅淋漓的快速音明丽清新,跳跃的情绪被越抛越高。
之后,低音的强音和高音的快速音接连不断,所有情绪在这一刻爆发,激烈的音符像是一双无形的手,揪住了人们的呼吸和心跳,让它们也跟着它在琴键上起舞、呐喊。
剧场内的光线适时变暗,只有一束光照亮了台上的演奏者。
琴音忽而缓和,重新回到了开篇的和弦。
人们不由地发出一声叹息,并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身体像是被这清丽脱俗的乐声洗涤了一次,扫清了所有的压抑和痛苦,连眼眶都变得温热。
夜空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只有一颗金色的星星仍在闪闪发光,有着令人着迷的美丽。
盘旋的镜头自上而下,从艾瑞丝形状优美的头骨,到她那与音乐一同起伏的每一根手指,都被如此清晰又震撼地收入到了画面之中。
艾瑞丝阖上眼帘,似沉醉般暂时屏蔽了自己的视觉,那精巧的下巴高高昂起,整个人如同沐浴在圣光之中。
她的身上有一种神秘而魅惑的感染力,那件礼服就好像纯黑色的羽翼,包裹在她纤细却极具爆发力的身体上。
镜头拉近,给了她袒露的后背一个特写。
薄薄的皮肉覆盖在那些纤巧的骨骼上,偏低的体脂率让表面的肌理均匀而清晰,一只欲飞的蝴蝶栖息在那上面,随着艾瑞丝的动作翕动翅膀。
激昂的乐声随着镜头的叠加和渲染渐渐改变——
阴风吹动了枯枝残叶,灰色的老杨树沙沙作响,一团雾气在黑夜和风中飞驰,那是魔王拖曳着长裙。
天空一片晦涩,星星早已坠落,大地万物皆喑,只有魔王头戴的冕冠熠熠生辉,她的脚步悄然奏响。
舒伯特的《魔王》经由后辈李斯特改编成了钢琴独奏曲,不变的是它原本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性,并且有着诗歌般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及高度戏剧性的表现性。
而钢琴独奏的改编更加炫技。
跳跃的音符步步紧逼,艾瑞丝的姿态却轻松自在得近乎炫耀,她的动作快速且有力,变换的手指按动琴键,如同幽灵掠过的残影。
镜头下她的指节隐隐发白,音符飘荡在了降A大调半减七和弦上,以一种极不稳定的悲伤色彩顿时喷涌而出,在一个休止符的分割之后,再次回到了降A大调主和弦上。
最终,这样的沉寂中引出了悲伤的结局,舞台中央的演奏者神色悲悯,更添几分悲哀和绝望的氛围。
过了几个呼吸,台下掌声雷动。
卡尔并没有立刻跟着鼓掌,但他那张英俊傲慢的脸上,此刻已然写着“目眩神迷”,被属于艾瑞丝呈现的艺术之美所彻底倾倒。
他的眼眶湿润发红,鼻腔里呼吸到的空气都跟着周遭的氛围变得狂热和冲动,仿佛要将自己的一切包括灵魂在内,都献祭给台上的金发美人。
但没过多久,这狂热很快消散。
卡尔做了一个格外悠长的深呼吸,属于精英阶层的冷静和理智渐渐回笼,表面上的神情越发无动于衷,眼底却没有停止过挣扎之色。
他黑色的眼眸如两道幽深的漩涡,冷冷的目光带来凛冽的寒意,一颗心偏偏如此的滚烫而火热,无法停止倾诉对于艾瑞丝的爱意。
这时,台上的艾瑞丝视线从观众席上轻掠而过,似乎是不经意地撞进卡尔的眼睛里。
她微微一笑,从容地躬了躬身,仪态无可挑剔。
七十分钟的独奏会只会在电影成片中出现五到十分钟,但真正的拍摄时间却长达十天。
一方面,想要流畅地弹下来一支曲子很容易,演奏这支曲子却不容易,更何况乔茜在演奏的同时,还要进行表演。
另一方面是因为《恰空》和《魔王》的难度都不低,专业级别的演奏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欧内斯特已经尽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