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珍连忙在桌下踢了丈夫一脚。
秦虎回神,这个场合他此时说这话实在有些煞风景,这不是挑起人家的伤心事吗?
果然,桌上气氛有一瞬间的凝滞。
原本吃得兴高采烈的向佑向泽想到自己那早死连面都没见过的亲爹,情绪一下低落起来。
秦虎心里正后悔,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挽回。
郭喜安这时候笑道:“是啊,生者过得好便是对已故亲人最大的告慰,秦虎兄弟以前和家夫共事,相处颇多,倒是可以多和向佑向泽说说他的事。”
向佑向泽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起来,孩子还是本能地会想要了解自己的父亲,他们也偷偷问过村里的孙奶奶和李奶奶,还有大山叔叔他们,自己的爹爹是个怎么样的人?得到的都是父亲是一个好人,干活多么多么卖力,是个能干的小伙子,再多的细节却是没有的。
秦虎叔叔和父亲待的时间久,那应该知道爹爹更多的事吧?
见两个孩子眼睛亮亮地看向自己,郭喜安也面色坦然不见责怪,秦虎的心里才定了下来,笑道:“那有什么难的!”
又转向两个孩子拍着胸脯道:“你们父亲的事就没有谁是比我更清楚的,想要知道什么尽管问?”
向佑向泽高兴起来,迫不及待地就要询问。
何珍嗔怪地晲了自己丈夫一眼,“吃饭呢,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
“哦,对对对。”秦虎一拍自己脑袋,对向佑向泽道:“先吃饭,吃饱肚子待会秦虎叔叔慢慢跟你们说。”
向佑向泽虽然迫切,却也乖巧地听话,重新拿起碗筷大口吃起了饭。
饭桌上的气氛又热烈了起来,这一顿饭吃的时间有些长,吃完了饭,众人又聚着聊了一会儿天,直到天色擦黑,郭喜安他们还得赶回村子里去,再晚了怕就看不见路了,众人才齐齐起身告辞。
送走了客人,郭喜安和郭喜春手脚麻利、快手快脚地把屋子收拾干净,赶在天色彻底黑下来前回到了家。
中午就泡着的大米这会儿已经泡够了时间,郭喜安和郭喜春便开始磨米浆,家里的孩子们则是练字的练字,做功课的做功课。
自从向佑向泽去外面读书后,家里三个女孩儿的学习认字,郭喜安便开始逐步放手让向佑向泽接手教习三个姐姐,孩子们倒是都很喜欢这种方式。
对三个丫来说,小姨虽然对她们很和蔼,但孩子天性地会对长辈有些敬怕,作为弟弟的向佑向泽来教她们认字,她们反而少了一些无形中的压力。
而对向佑向泽来说,这种自己学习之后还要回家教授表姐们的方式,反而更让他们有了一种责任感,读书习字更加认真。回来给姐姐们讲课的时候又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复习掌握,真真是两全其美!
郭喜安和郭喜春磨完了米浆,将米浆倒在一个大陶缸里面等它沉淀。
然后郭喜安又找来了纸笔,开始罗列开店需要准备的东西。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一家人都忙碌了起来,这开店的事说着简单,要准备的东西可是不少,镇上宅子的修葺秦虎帮着请了一队工匠,他自己也在里面,有他帮忙看顾着,宅子修葺的事上郭喜安省心了不少。
每天早上她把两个孩子送到陶老那里,自己便开始去各处订购桌椅、碗筷、厨具等一系列开店需要筹备的东西。
还有衙门那边也得去备案办手续,这开店也不是说开就能开的,得去衙门登记获得资质,方便纳税,要不然店开了起来,衙门那边也能勒令关停的。
郭喜春在家也没闲着,家里秋种的萝卜白菜已经长了出来,她趁着这些天白天还能出会儿太阳,捡着长得大一些的白菜摘回来,要晒一些干板菜,这干板菜晒好,可比新鲜大白菜保存时间久多了,以后拿来炖肉也香得很。
至于萝卜,做上几缸的泡萝卜是少不了的。还有家里的变蛋制作,也几乎是郭喜春带着三个丫完成,这天气冷了,变蛋的发酵时间变得更长,夏天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周左右,这到了天气冷的时候,等到变蛋完全成型到能出售,差不多就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了。
郭喜安每天大半的时间都待在镇上,除了采购开店的物资,还得考虑店里的装修,好在她也是有开店经验的,装修这事她也了解不少,就算古代的工艺有限,郭喜安和工匠们商量一番,总能找到个折中的处理。
原本只需要七八日的修葺时间,因为店面的装修,又延长了五六日。
这期间米线也做了出来,这次做得相当成功,于是郭喜安又得考虑主卖什么口味的米线。
要说米线这种小吃,在郭喜安前世的家乡,那过桥米线的名声可是如雷贯耳的,可郭喜安并不准备做过桥米线,一是过桥米线需要特定的大碗长筷,配备的调料也多,这价格上自然要贵一些,二则是多数过桥米线以清淡为主,讲究的是鲜香可口。
而据郭喜安观察,这边的人民口味多偏向于重口,这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