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的郭喜安先将河沙倒水淘洗了七八遍,直把大半桶河沙淘洗得只剩下小半桶,将可溶解的泥巴全部淘洗干净,只剩下干净的细沙。
原本这样淘洗干净的细沙需要放在太阳底下晾晒干透才能使用,不过郭喜安可不想等那么多天。
她将剩余的小半桶细沙直接倒进锅里,烧火慢慢翻炒,很快就将这些细沙全部烘干,烘干的细沙再用竹筛过滤一遍,去除较大的颗粒。
过滤好的细沙重新倒入锅中,然后直接加入干玉米粒,不停翻炒,第一锅大概翻炒个七八分钟,将玉米炒到开始出现噼啪声,将爆未爆的时候,就可以铲出。
灶台上放一个干净无水渍的盆,上面放上竹筛,直接拿擦干净水渍的瓢将锅里的玉米连同砂粒舀到竹筛中,最后双手拿着竹筛多筛几遍,将砂粒筛干净,剩下的就是炒得香喷喷的酥玉米。
炒出来第一锅,郭喜安将沙子倒进去再炒第二锅。
郭喜春回到家的时候,郭喜安还在厨房里忙活,几个孩子也围在厨房,一人手里抓着一大把玉米粒嚼得香。
“这是在做什么?”郭喜春将锄头放在厨房门口,一边走进来一边询问。
小三丫第一个跑向娘亲,举着小手让她看手里的酥玉米,“小姨在给我们炒玉米吃,娘,这样用沙子炒出来的玉米好好吃。”
先前看到郭喜安用沙子炒玉米的时候,几个孩子还觉得这样不是把玉米弄脏了吗?心里的担心和疑惑在鼓足勇气尝了第一颗炒好的玉米之后,立马烟消云散,这会儿,他们都吃了好几把了。
“用沙子炒的?”郭喜春牵着小三丫,好奇地往灶台走去,果然见灶上的锅里沙子中夹杂着玉米粒,不免发出询问:“这是什么新奇的做法?”
郭喜安一边翻炒一边回答:“沙子导热好,这样把玉米粒放在沙子里面翻炒受热均匀,不容易绷人和炒糊,还会更加酥脆,这样炒出来的酥玉米密封好,也能保存很长时间,给孩子们做零嘴吃着玩正好。”
郭喜安已经炒了两大盆,锅里的这些是最后一锅,瞧着也差不多了,将锅端下灶后,才开始过筛。
郭喜春好奇地看着她的操作,还从盆里捏了一颗炒好的玉米尝了尝,入口酥脆,嚼起来一点都不硬,她之前也做过脆玉米,但是那种是把玉米煮熟,再晒干后收集起来,要吃的时候得用油炸,那样做出来的也很脆,不过口感上比这个要硬上许多。
而且最主要的是那种做法是需要用油来炸,这对生活拮据的农家人来说可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并没有多少人家会做,她当时之所以做,也是因为她以前那个浑蛋男人要求做来下酒的,也只许他一个人吃......
可这用沙子炒出来的酥玉米脆却不硬,可比那种油炸的好嚼多了,郭喜春忍不住又抓了一把吃起来。
这炒完玉米的沙子是可以重复使用的,郭喜安没有扔,打算晾凉后拿个布袋装起来,等吃完了这些酥玉米,想吃的时候还可以再炒,而且这沙子不止可以炒玉米,用来炒瓜子、花生、板栗都是可以的,实用得很。
这酥玉米虽香,吃多了却是容易上火,几个孩子从刚开始到现在已经吃了不少了,郭喜安不许他们再吃。
见郭喜安将盆端走,二丫第一个不乐意了,“小姨,还有这么多呢,我还想吃。”
“不能再吃了,这东西吃多了上火,再吃你们明早起来嘴里该长水泡了,长水泡可是很疼的。”郭喜安哄她。
二丫噘着小嘴,还想说什么,郭喜春便先开口道:“这炒货吃多了是容易上火,今天吃这么多些够了,听小姨的话。”
见娘亲都这么说,二丫抿了抿嘴,心里有些不甘心,但也没说话了。
其他几个孩子虽然也恋恋不舍,但郭喜安把炒玉米收走后,他们也很快转移了注意力,打水洗手,又被郭喜安叫去喝金银花水。
虽然不让孩子们再吃炒玉米,但先前他们可是已经吃了很多了,金银花水下火,郭喜安煮了一茶壶出来,让孩子们一人喝了一碗,预防预防也好。
......
十万枚变蛋做好后,郭喜安又开始投入了农务劳作,村里其他人家还在收着地里的作物,郭喜安她们已经开始在翻地秋种。
虽然买了地,但是目前郭家能用的田地,算起来还是村里最少的,所以无论是秋收还是秋种,郭喜安她们都比村里其他人家要结束得早。
因为要等胡芋种催芽,剩下的三亩地翻好后,也没法立马栽种。
这几天郭喜安和郭喜春都在家,处理家里晒干的玉米和稻谷。
玉米需要磨成玉米面,稻谷也需要脱壳成大米。
磨玉米面倒是简单,家里买了石磨,又有毛驴皮蛋的帮忙,也不需要再去村里那些有石磨的人家排队,省心也省力。
稻谷脱壳就有些麻烦了,这个时候脱壳的方法是用舂米的方式,就是将稻谷放入石臼中,用杵捣去外壳,边舂还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