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女生耽美>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44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4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10(5 / 8)

女在成人礼之后才会采用男女分开的方式,在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后仍然是合群式的教育形式。】

【进入夏朝后,学校开始出现,虽然已经有了男女有别的观念,但是在童年时期,男女童依然是集体接受教育。】

《礼记·内则》:“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着,始教之让……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治丝茧……”

可见,从周朝开始,“男女七岁不同席”的教育已经十分普及。

【东汉时期,邓绥在建立男女同校时被文臣各种骂,等她去世后,学校立刻作废。古人也一直认为女子不能进学校,只能在家族建立私塾,或者请先生。】

【但是外国人不这么认为。鸦片战争后,大量的传教士进入华夏,为了扩大影响,开始兴办女校,成立女子学校教授华夏的女子学习,还送她们出国留学。】

东汉时期,邓绥建立的男女同校是仅限于上层贵族。

在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女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汉和帝时期。

汉和帝在后宫中增设“北宫女子学堂”,邀请才女班昭入宫为后妃公主们讲学传道,邓绥也进入其中学习。

北宫女子学堂开设的学科除了常规的女德,还有经书、天文、算术等多门学科,华夏乃至世界上第一所女子学堂就此诞生。

这个时期,对女子的教育仅限于贵族阶层。

东汉元初六年,也就是公元119年,和熹太后邓绥进一步发展,创办了世界历史上第一座男女同校的学堂——“元初宫邸学堂”。

元初宫邸学堂招收5岁以上的亲王与邓氏近亲的儿女共70人,开创了男女同校学制的先河。

邓绥非常重视教育,执政期间在全国广兴郡国学校。

在宫邸学堂,她不但诏令内官和近臣到学堂里上课教学,诏令大臣家中女眷入学堂读书,后来还把教育普及到普通宫女,允许从全国各地选入宫的女子,不论出身,都可以入学堂就读,让女子的教育开始更加平民化。

到邓绥时期,她不但开明的实施男女同校,而且普及到百姓阶层,让教育更加普及。。

等到了华夏近现代时期,最早的男女同校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开始,东汉比清末的男女同校学制早了将近

一千八百年,

比欧美国家首次招收女学生的时间还早1700多年。

欧美国家直到1837年,

在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才首次实行男女同校学制。

在美国奥柏林学院第一次实施男女同校学制后,首次招收了四名女生,标志着西方传统大学之门向女性开放。

而这一创举,晚于东汉邓太后的元初宫邸学堂1718年。

【鸦片战争后,清朝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医学家,并且奠定了我国妇科医学的基础。】

鸦片战争之后,西医作为“神学的侍女”,在华夏的影响不断扩大,成为基督教仅次于传教布道和兴办女校普及教育的第三大活动领域。

在这样的条件下,许多贫寒人家的女孩、或者弃婴,被收养后就自然而然去学西医;

也有许多开明世家,因为受到了鸦片对国人身体损害的刺激,开始投身医学。

光绪年间出生的林巧稚,1940年被美国聘为“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委员,195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首批唯一的女院士,是华夏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因为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现在在鼓浪屿都能看到她留下的名人名言。

还有众多优秀的女西医,学习后开始造福于当时其他女子,回到国内,造福国人,并且做出了一系列的创举:

光绪年间的谢爱琼,出生于广东番禺,是妇产科专家;

罗秀云,同样出生广东番禺,是护理教育专家;

梁毅文,出生自香港,首创子宫外孕自体输血术;

曹丽云,是后来的天津女医院院长;

丁懋英,北洋女医局局长……

【广东的5位女医学家中,有4人都有出国留学的背景,且都是出身贫寒、信仰基督教、获得教会的支持出国留学。而且广东是近代开放最早的重要港口,使得该地区更早更容易接受到新事物。】

清朝末年,出现了13位女西医,大多出生贫寒,在甲午战争之前有4人被当时的传教士收养,带到国外学习。还有人是在基督教教会的资助下到国外留学。

比如金雅妹,2岁时就被美国北长老会医师麦加收养为义女,带到美国亲自抚养长大,并教授医学。

康爱德、石美玉被美国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