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玲来到云家已有五月,云家大小事务和村里的人家分布都已经渐渐摸清。由于叶玲冰雪聪明,好学勤奋,又不用学作文章,四书已经被云玲翻的不差多少。
“夫子,今天我们学哪一章?”云玲歪着脑袋问叶文澜。
“你还记得‘中妇扫蚕蚁,挚留桑树间’这句诗吗?我们今天就去扫蚕。”叶文澜在一旁收拾东西。
“好啊好啊,我已经很久没有出过门了。可是夫子你知道哪里有桑树吗?”
“为师曾在江南游学,那边有家族以养蚕缫丝为家业。我这几日仔细比较了一下桑树生长地区的气候,我们上云村应该也是符合桑树的生长条件。今日我们先去打探一下,日后再细细研究。”
辰时一刻,云玲和叶文澜挎着篮子出了门,刘妈想要跟上照看,被叶文澜制止了。
沿着长满野草的小路走了一会,叶文澜忽然停了下来,捡起脚边一片叶子仔细端摩了一会,“的确是有桑树的,就在前面不远处。”
云玲接过叶子看了看,没看出个什么来,“夫子,既然上云村也是有桑树的,为何村里的人不学江南人养蚕缫丝,挣些钱养家糊口?”
“傻孩子,一来世家大族世世代代把控着挣钱的方子,根本不可能外传。二来,上云村地处偏远,这里的人这辈子去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县城了,根本未见过丝织品。所以多年也不曾发现。”
又行走了一刻钟,面前出现了大片的茂盛树林,晨光披撒下来,斑驳的影子摇摇曳曳。
叶文澜摘了一片叶子细细打量,“就是这了。”
云玲学着叶文澜的方式选采了一篮子嫩绿色的芽梢,又用早已准备好的软毛笔将一条条青绿色的野蚕扫入纸盒。
“夫子,这些蚕宝宝什么时候吐丝结茧呢?”
“约莫是五月下旬。我们回去先喂养一段时间在观察。”
两人挎着篮子出山,云玲每走一会便掀开篮子瞅瞅,不断地小动作将叶文澜逗得发笑。
回到云府,叶文澜将青色的小蚕摆放在平底竹编上,把桑叶铺在上面。下午又带着云玲采摘第二日所需桑叶。每日重复,从不间断。
一周后,青蚕长大了一圈,看起来有些许白。叶文澜清理了竹编,将死蚕挑了出来,又重新将蚕摆放好,铺了一层桑叶。在此期间,叶文澜找人做了方格簇。五月十六这日,叶文澜发现蚕不再吃桑叶,头部不停摆动,身体也变得透亮,估计蚕是到了吐丝结茧的时候,便将方格簇罩在竹编上。两日之后,叶文澜看见网格簇上密密麻麻挂着白茧,叶文澜挑选了一些个大的白茧留下作为留种的种茧,将剩下蚕茧装入棉布袋,在加入了面起子的沸水中大火煮了半个时辰后,紧接着文火煮了半个时辰。
全程盯着的云玲很好奇,“夫子,为何不等蚕蛹化蛾之后再用来煮茧。”
“《蚕经》中描述,蚕蛹是由一根丝包裹而成,若是等其中蛾子破茧而出,会损坏完整的蚕茧。”叶文澜将煮好的布袋捞出浸泡在冷水中,倒出蚕茧清洗干净。
“玲儿来帮为师剥丝。”叶文澜取了一个竹弓,将剥开的蚕丝套在了上面。云玲也有样学样的扔掉蚕蛹,往竹弓上套蚕丝。
每套六个为一组,晾晒风干。叶文澜和云玲将晒干的丝套扯均匀,裁剪成一个手帕的形状。云玲给手帕缝了边,绣了花。顿时一个像模像样的丝帕成形。
叶文澜一脸欣然,“我们的玲儿就是聪明,又是女红,又是读书,样样都未曾落下。”
“夫子你又打趣我了。”云玲嘴上说着,面上却一点也不见得羞涩。“夫子,你想要个什么花样的手帕?我来绣。”
云礼突然瞥到了夫子桌子上还挂着自己送的草编,又急忙说;“我知道夫子想要什么式样的了。”
云玲给叶文澜绣了个飞雁的帕子,给云然和蓁氏各绣了一对并蒂荷花,给云礼绣了绣了一副青竹图,给自己绣了一副白狼望月图。叶文澜看见云玲给自己绣的手帕样式,有些好奇,但也没有多问。
“玲儿,你知为师这次为什么琢磨这养蚕取丝之法?”叶文澜问向云玲。
“玲儿知道,夫子是不忍见上云村百姓生活困苦,又苦于没有门路,所以想给他们找一个挣钱的法子。”云玲盯着叶文澜,认真说道。
“玲儿知为师心思。若是玲儿早生几年,玲儿和我也能效仿伯牙子期。”
“夫子,再过几年玲儿长大了,也能当夫子的至交好友的。”云玲一脸严肃。
叶文澜看着云玲,终是没忍住开怀一笑。
落花随春去,余香伴夏来。
屋内燥热,云玲搬了笔墨在花园里的石桌上临摹字帖。花园外面是一棵几十年的柳树,透过树叶的点点阳光映在石桌上,随着微风影影绰绰。四月过去,云玲成长了一岁。在云家养了几月,云玲不再像初来时一张小脸尖刻,而是带了一些婴儿肥,有着这个年纪特有的娇憨。
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