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礼知道父亲一身正气,秉承曾祖遗愿,想为百姓谋求福利,奈何体弱多病,考不了科举,致使夙愿蒙尘。他曾数次听到父亲对月叹息,只能蜗居一方山野。
父亲常常给自己诉说曾祖生前之事,讲到他死谏之时愤怒不已。云礼也知道了当年为何举家搬离京城:那次死谏,让曾祖触犯龙威,天子下令辞官返乡,廷杖五十。曾祖不得不拖着伤体举家回祖地,一路颠簸,再加心疾难医,最终在回乡没几月就撒手人寰。
当年祖母正怀着父亲,也因劳累交加致使早产,故而父亲自小身体不好,大病缠身,小病不断。遍寻四方名医,吃了很多补药才勉强减缓父亲生病的次数。
祖母祖父从不要求父亲继承曾祖留下的遗愿,他们担忧父亲的身子骨扛不住连年赶考的磨难,所以孩童时父亲学业一直不扎实,等他看到百姓的疾苦生活,明了曾祖一片苦心时已经为时晚矣。
父亲的遗憾作为儿子的他怎能不知,他也知道自己名字中所包含的父亲那满满的期盼。
据说云礼在满周宴上抓周时,紧紧抓着云然的《礼记》不放,引得宾客赞声一片。这也是他名字中“礼”字的由来。云礼很小就在祠堂看见曾祖留的“为民请命,死而无憾”几字遗志,暗暗下定决心为此努力。
镇上的老秀才在云礼五岁时评价云礼“心性坚定,一腔赤诚”。云然也在云礼身上看到了希望,觉得云礼早慧,遂紧紧督促云礼功课。
看着云礼一副明理谦虚的模样,云然心中颇为愉悦,“为父学识不如你,这几年经商又落下些许,我和你母亲在你读书方面帮不上大忙,礼儿你要自行努力才行。”
云礼回道,“父亲万不要这样说,且不说曾祖藏书不计其数,又有夫子教导,比起我几个至交同窗,他们还要抄书补贴家用,我实在是幸运至极。”
听到这里,云玲惊讶,插话道,“阿兄你好厉害,我以前听说很多人到了四五十岁都连童生试过不了,阿兄才十岁就要参加县试了。那阿兄我可以向你请教识字吗?我想多认一些字,以后帮母亲打理家里的琐事。”
蓁氏拉着云玲微笑,“玲儿真是个有孝心的好孩子,不过礼儿他还有一月多就县试了,我和你父亲之前还商量着给你请个女夫子,让她来教你识字,你有其他疑问了再去请教你阿兄。”
云玲立即应声,“谢谢父亲母亲,”然后又笑嘻嘻地看向云礼,“阿兄,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以后找你,你可不能让小厮打发我。”
云然和蓁氏见状,对视一眼,眼底都盛满了笑意。下人们看到屋子里的一片祥和,也是与感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