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武侠修真>四合院:何雨柱的阳光农场> 第17章 东四市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东四市场(1 / 2)

“哇!”

吃完了羊肉,何雨柱带着何雨水和于海棠一起来买自行车,三人路过了四九城的友谊商店,何雨水和于海棠一起哇了起来。

这个时候,何雨柱淡淡的露出笑容道:“这里我们可进不去。”

说起这个四九城的友谊商店,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去的,60年代,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四九城友谊商店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当时,市场上物资缺乏、品种单一,人们购买各种东西都要凭票。

和普通百货店不一样,四九城友谊商店作为当时首批涉外商店,承载着服务外宾的功能。

它卖的东西基本都是市面上见不到的各类时髦“尖货”,很多商品在当时属于“特殊供应”:上海梅林的罐头、天津起士林的西点、苏州的双面绣、杭州的织锦、四九城雪莲的羊绒衫、国人热望的自行车、手表.进口家电和威士忌、万宝路等更是这里的专卖。

如今你在便利店里随手可得的肥宅快乐水可口可乐,也只能在这里买到。

当时,友谊商店有个口号:“市面上有的商品,我们这里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们必须有;外国时兴的,我们也得有!”

在友谊商店的历史中,不少外国政要都将这里作为访问的“保留曲目”。普通百姓对友谊商店是一种仰视态度,都希望到店里去转转看看。

可惜谁也进不去,里面的那些店员,也是一个个的眼高于顶,十分的狂。

“哥那我们去哪里买自行车呀?”何雨水问道。

“前面的东四市场。”

何雨柱往前面一指。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四九有四大商场,百货大楼、东风市场(也就是现在的新东安市场)、西单商场和这里的东四市场。

并以东四市场为核心形成了隆福寺街这样一个购物环境,加上东四工人文化宫和明星电影院,这里也就形成了一个在四九城一个热闹场所。

这个地方是很多年轻人刷夜的地方,东宫刷夜、长虹看电影、丰年灌肠、烤鱿鱼。

不过,后来这里来了一场大火烧的繁华不再。

80年代末,隆福寺街改造,原有的隆福寺的一点残存彻底拆除,东四市场也改为了隆福大厦,10个营业大厅号称当年最大的一座商场。

只可惜好景不长,1993年8月一场大火足足地烧了9个小时,把整个隆福大厦烧得面目全非。最为有意思的事,这把火烧得只可着隆福大厦一家烧,周围的小胡同居然没事。

提起这把大火,当年猜测的可多了,正所谓大火不烧旺地,加上本身寺庙的缘故也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有的说是因为东口施工把埋在地下的石龟破了风水、有的说是因为盖隆福大厦把地底下的狐狸洞给挖了,招惹了狐大仙报复。

官方的报道是因为当时一个服务员下班以后没关灯,导致镇流器发热异常短路着火。不管因为什么,都和现在没有关系,六三年正是东四市场繁华的时候。

一路上全都是人,因为这里有点庙会性质,所以这里卖的东西很全,从隆福寺山门的两个侧门进入东四市场后,有四个宽敞的大售货棚,东货棚、西货棚、东北货棚、西北货棚。

其中东西货棚各为两千余平方米,东北货棚为七百二十平方米,西北货场为一千二百余平方米,共计六千多平方米,货场内装有一千多个简易货架,为便于晚上营业,货棚内还安装有电灯照明。

东一街为估衣、旧货、绸缎;东二街为文物、眼镜;东三街为仪器、镜框;东四街为五金、工具、无线电;东五街为玩具、文具;西一街为搪瓷、唱机;西二街为布、新药;西三街为百货、化妆品;西四街为背包、针织;西五街为青布鞋、鞋料;中街为皮货、皮箱;西北一街为自行车零件;西北二街为服装;东北一街为青估衣,东北二街为军装等。

东四市场代替了隆福寺庙会的功能,它像庙会、又不像庙会。

与庙会有着相似之处:摊商多,面积大,占四九城摊贩市场的首位,它建场后共有一千一百多户摊商。货物之全、游人之众胜似庙会。

市场内旧货、新货、烟、酒、茶、以及风味小吃,理发、照相、药品、金鱼、木等等各种行业应有尽有,凡旧时庙会所经营的货物全部都有。

与庙会有不同的地方:

这里是西北一街,这里有专门售卖自行车的店铺,进去之后,马上就有服务员走了过来笑着问道:“请问是来购买自行车的吗?”

何雨柱点点头:“给我妹妹买一辆代步的自行车,有什么好推荐的?”

“女孩呀。”服务员看着一边的两位小女孩,虽然不知道谁是何雨柱的妹妹,但是两位女孩都只有二十岁不到,所以服务员笑着道:“我们这里还有一辆凤凰牌26吋女式自行车我感觉很适合这两位小姑娘。”

“哥不买的女式的吧.买大一点的价格只高一点地,还可以驮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