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我们的百姓还是官员现在最大的问题都是缺乏合理施展自己的认知。官员与民打交道的地方越多、与民利冲突的地方就越多,需要自制、自我管控的地方就越多,理想的官员是什么?理想的官员就不是人、要完全没有自私自利之心。然而这不可能!人再贤也终究是人,孔夫子定了君子的标准、然事涉己利的时候他完全以君子之行律己吗?未见得也!哪怎么办?唯有时刻监督、时刻惊醒、时刻提高、时刻学习、时刻鞭挞也。百姓也需要在各种自我诉求中,慢慢成长、慢慢的将自我放大。家里的孩子不自己独立门户,就永远习惯于依赖家长、家长也总觉得孩子离不开自己没有自己贤明。官员别把自己当家长,百姓不把自己当儿子,民才是真正的民、官才是真正的官。”聊到最后,朱由检不由自主的开始放飞自我,开口胡说起来。
从本质来说他首先是个后世的普通且爱发牢骚的人,然后才是大明的皇帝。所以不自觉的,他对皇权、以及整个官僚体系都有些看不过眼。穿越也有几年了,可他还是没将目前的这具身体当做是自己,他在这个时空拥有的私欲并不多。最大的私欲是不要死、不要失去自由,目前所干的所有事本质来说还是围着这个转而已。所以他容易放飞,顾忌少!
什么皇权永固与我何干?哪怕是这自己生的几个儿女,他似乎也没那种特别强烈的情感,有时候他都在反思是不是自己天性有点太凉薄,这个并不是穿越的锅?
皇帝放飞自我的瞎扯起来、听的宋应升是三观炸裂。官为父母、民为子嗣,这样的常识你都要否定,再说下去、是不是连君臣父子、三纲五常都要通通给否了?算了、还是不要和这种半步成圣的神经病多聊了。你是皇帝、随便怎么说都成,可作为臣子却很为难啊!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左右为难。
闲聊了大半天、除了让宋应升脑袋更疼了之外,好像也没解决什么正经事。老宋同志心有余季的离开了皇宫。以后还是自己想办法处理事吧,少麻烦圣人为好。当年周延儒说今上是恓惶圣人,现在看来周延儒是脑袋不清楚,这人的问题不是恓惶,问题是快正儿八经成圣人了。有个圣人皇帝?咱作为普通人还真难跟上人家的节奏啊,当臣子的实在是太难了。
不是朱由检非要在宋应升面前胡扯,其实是他对宋应升提出的三件难为之事,也没有什么能具体指导的。这玩意听着是大事,落实的时候就是具体而琐碎的事,想着出一个整体指导的方桉就将问题给平了,几乎是不可能。
送走了宋应升后,朱由检觉得自己要找阮大铖这老小子谈谈了。老小子将所有的经历放在主持正义上也不是个事,他作为文艺界的领军人物,这几年的表现很令人失望。既没有创造出新的文艺形式,又没弄出一些有大影响力且艺术品味够高的作品。他这带头人是怎么当的?正是因为他文艺带头人的事没干好,弄的本来去年年底就要重审的东林六君子桉和许显纯桉到现在还在搁置。
这两桉搁置的原因就是因为重审的舆论一直造不起来,东林的那帮老乌龟,根本没人来应战,连松江府本地的士子都沉默以对。这样的情况下,重审成了独角戏,唱不下去。所以得想个办法,逼的他们不得不跳出来才行。
《逆天邪神》
报纸确实是造舆论的好办法,可氛围营造到一定范围后就显得乏力了,真正让人沸腾的,还得靠更深入人心的文艺形式。
所以朱由检最终准备自己下场,运作一部够份量的作品,引爆沸点、逼着东林人到自己的安排的主场决战。
老阮是深夜被召进宫的,能与皇帝夜谈时事,似乎是一件值得自傲的事,老小子来的时候,神清气爽!
“阮社长、这是朕最近想到的一个剧纲,你这边参阅一下、完了尽快组织人将剧排出来。”
《风雨楼往事》?怎么剧名如此怪异?阮大铖一眼就被剧纲的名字给整的有些方转,赶紧仔细参看大纲的内容。
剧里涉及的场景并没有什么特别,是这个时代文人最爱用的场景——青楼。但是在表现手法上的要求,却有点超越了,这部剧明确的提出了时间概念。
朱由检让阮大铖他们围绕着秦淮河上的一座名叫风雨楼的青楼,写一部反应五十年内世事变化的话剧。剧的主角是一名叫钱琪的女妓,她从十二岁的时候被卖进了青楼,然后接下来的整整五十年都周旋在各个恩客之间。在这其中、她恩客是一拨又一拨所谓的青年才俊!这帮才俊们来的时候,都是高谈阔论、说着救国大志。然后才俊们变老了,有的人入了朝、有的人成了名,人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起伏,但他们每十年都会再回一趟烟雨楼!每过十年总会有一拨新的高谈阔论的士子,总会和那帮人一样扯宏图大志。
“这部剧有三条线、咱们先说女妓钱琪的个人经历这条线。要充分展现她这五十年的变化,从初入行业的惊恐无助,到当红之后的爱恨情仇、以及遇到名士骗子的全情付出却只是得到没完没了的空诺,再到年老之后被决绝抛弃,名士恬不知耻的在风雨楼尽寻新欢。最好要让这个老无耻,对新欢付出所有,要与对钱琪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强烈反差,充分展现其无耻的程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