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离职前的一个想法在她脑海里渐渐成型。
那天她被陈组长批得不行,似乎怎么做都无法让他满意,熬到凌晨3点才下班。
回家路上透过车窗看寂静的街道,她打开手机里的音乐软件,却找不到一首适合自己心情的歌。
之前一直听元气积极的歌给自己加油鼓劲,现在歌单和日推都是这种风格。
在搜索框输入“伤感”,又出来一堆网络夹子音神曲。
她记得自己当时在想,如果能有一个根据心情精准推荐歌曲的APP就好了。
那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做这个APP呢!想到这里,祝心禾顶着乱糟糟的头发翻身坐起,随便披了件衣服就冲到桌边,在草稿本上梳理自己开发APP的可行性。
一般来说,最简单的APP开发团队应该有产品经理、美工、后端、iOS前端、安卓前端、运营……
她复盘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不幸而又幸运地发现,拜陈组长所赐,这些岗位的工作自己都有做过。
更重要的是,她的技能就是精准推歌最需要的核心。
算法工程师,利用算法工具为平台内容打上各个维度的标签,精准推荐给标签匹配的用户,让人们感叹“大数据懂我”。
之前很多来公司谈合作的客户喜欢指名见技术部门,这些人也基本都会问她,长得这么可爱为什么不做自媒体,要做这种掉头发的工作。
因为她是个全能实力技术派,就像现在,说干就干。
她想,APP的名字就叫心声。用户注册后,先对喜欢的音乐类型、流派和时长进行标签选择,然后发布一条心情日签就能针对性推荐10首音乐。
心情社区和微博类似,用户的日签都会展示在内,彼此互动的数据也将作为加强推歌精准度的依据,被系统读取。
主色调是清新干净的浅草绿,分为日签、社区、歌单三大界面。
她暂时没打算把心声商业化,所以不用买音乐版权。
接下来就是最核心的推荐算法模型,市面多数音乐APP推歌多通过用户听歌习惯,单用户喜欢的音乐风格在一段时间内有迹可循。
但如果根据心情签推歌,多变的情绪就是算法模型最大的挑战。
她先是对曲库里的样本按照流派、风格、节奏、歌手等元素分类,但落到“根据心情推荐”的核心机制时,语言模型会更重要。
也就是抓取人们对歌曲的评价与分享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确定这首歌对应何种情绪。
资深程序员祝心禾的电脑配置已经够高,但还是差点顶不住跑代码的负荷。她搞了几台水冷风扇24小时对着主机吹,闺蜜唐薇来她的住处玩,笑她像在偷偷挖矿。
父母打来视频电话,见她背景总是在家,次数多了也会旁敲侧击问最近怎么不用加班。
她一向报喜不报忧,但他们也能猜到几分,虽然不追问,但每个月都给她账户打一笔钱。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作为留守儿童,她养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佛系性格。
不然那陈组长也不敢这样PUA她。
三个月后,心声APP正式上线。
唐薇比祝心禾本人还上心,每天泡在心声5个小时以上,除了听歌就是一直在检查功能、活跃社区,建议她投广告。
但她不想砸钱,决定继续自己上。
她做了应用市场和浏览器的搜索优化,让心声尽量排在搜索页比较靠上的位置。但她匹配的不全是音乐APP常用的关键词,也综合了线上交友APP、日记APP的特性。
除了这些,她还想针对性对目标人群进行推广。
刚好是年底,又到了各大音乐软件年度总结的时候,她觉得心声的目标人群应该和喜欢在社交网络分享年度总结的人群重合——
注重仪式感、将音乐当作表达自我的方式。
于是她在各大平台注册了心声APP的账号,简介为“根据心情为你推荐合适的歌”。程序会在检测到用户分享年度音乐总结时,根据报告内容发表对应评论。
如果用户出于好奇点开头像,心声的软广传播就完成了。
就这样,心声的初始流量积累了起来。
由于定位新颖、推荐准确,注册用户达到3000多人,日活接近1000,时不时有人在后台私信感谢她,说帮自己找到了内心深处的声音。
原本只是等工作时打发时间做的APP,现在却让她真正产生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祝心禾洗完澡出来,躺在床上打开心声,输入心情日签: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虽然很累但很满足。窗外清冷春风吹来桂花香,这氛围好适合抽根烟啊,但突然想起自己不会抽烟哈哈哈。
她在推荐歌单里随机点开一首《Rain After 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