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未寻一句不漏的翻译,飞坦觉得有些意外,他本以为她就只会那些人说的语言中的一两种,没想到都会。
他问:“你之前学过这里的语言?还是这里的语言和那个世界的某些语言一样?”
之前飞坦不知道她是异世界的来客,也就没对她会那么多这个世界的语言感到奇怪。知道她是异邦人后,他就不能不对这事感到奇怪了。她来到这个世界也就两年的时间,为什么会那么多这个世界的语言。这个地方的几种语言,即便在这个世界,也是小众中的小众语言,也就几百万人在用,并不通行。
未寻指了指远处的图书馆的方向,说:“现学的。”
因为未寻的大脑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去自动筛选过滤感官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她的大脑会不分主次地处理所有外界信息,会导致信息量非常多,大量无效信息充斥在大脑内。所以她必须时刻主观过滤这些信息,过滤掉大部分她不需要的,保留很少一部分。
这本来是很麻烦的缺陷,但也能是很大的助力。在学语言的时候,未寻就能利用这个缺陷,不加过滤筛选,快速学习一门或数门语言。
她在学语言的时候,会使用背三书的方法,背一本词汇书、一本语法书、一本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词汇书自然解决的是词汇问题,语法书解决语法问题,文学作品解决词汇和语法的具体运用问题。
只要掌握了这三本书,就可以算是掌握了一门语言。把一门语言学习到一定的程度,需要有大量的记忆过程,背单词、语法、典范文章,是学习语言的通用方法。
她能够用感官同时阅读许多本书,也能同时阅读每一本书的每一页,就像同时扫描许多书的每一页那样。只要不刻意筛选过滤,这些信息就会同时涌入她的大脑,自动接收处理。只要不刻意删除,这些信息就会留存在她的大脑中,也就是记住这些信息。
在阅读这些书的时候,她还能同时接收声音方面的信息。把她要背的那本文学作品的朗读音频播放出来,音频有多少个都可以同时播放,她能同时接收那些信息。
等到音频播完,她也就记住了音频的内容,能够模仿音频里的发音,复述作品内容,相当于解决了读的问题。能用某一门语言流畅朗读出一整本书的内容,用那门语言做日常的口语表达,也就没有了问题。
因此,这些音频其中最长的一个的播放时间,决定了她学习一门语言需要的用时。如果最长一个音频播放需要半小时,她学习那门语言的用时就是半小时。
用这样的方法,她可以同时学习多门语言。只要事先选择好相应的书籍和音频,不到半个小时,她就能录入几百门语言的信息,学会那些语言。她到了这个世界后,新学了很多门语言,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的。
她利用了自己大脑无法自动筛选过滤信息的缺陷,开辟了快速学习语言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用在许多学科同样适用。对她来说,长处和短处没有太多区别,只要使用得当,同样能达到目的。
那边的图书馆有得是学习当地几种语言的资料,到了这个城镇后,未寻用感官阅读了那些资料,又听了几个小时当地的广播电视节目,自然就学会了那几种当地的语言。
只要有相关的书籍和音频,她就能很快地学会相应的语言。这个很快,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几个小时,总之不会超过半天。要是按照她学语言的速度来评定学习任何语言的难度,是没办法拿去跟正常人做对比的。
听她说是现学的,飞坦也不觉得意外,之前她就为了跟西索的约战去现学了念,念可比语言难多了。
对飞坦来说,接受这种异于常人的学习速度并没有障碍。他的接受度是很高的,什么事情,客观存在了,他看到了,就不会因为这种存在超出自己的认知而去否认。所以,他能接受自己、接受同伴、接受故乡的各种缺陷,在此基础上去采取他认为有效且必要的行动。
能认清自己、认清同伴、认清故乡,知道什么事做得到,什么事做不到后,所以他就少了许多自我消耗。做得到的他全力去做,做不到的他放过了自己,原谅了自己的做不到。所以,飞坦活得比库洛洛轻松。库洛洛什么问题都想去处理,无法原谅自己的做不到,背负着他人和自己的期待,压力如山。
有句话叫做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个子不那么高的人可以有更多的余地,对于有些高个子而言,他们退缩了,就没人去顶了,天就塌了。天塌了,他们在意的一切都完蛋了,所以为了保住他们在意的一切,哪怕顶不住也要硬顶。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是对有能力的人的诅咒,能力越大诅咒越大。
“是你的话肯定能解决”“还得是你”“你当然做得到”“只有你了”“你都做不到谁能做得到”
……
周围人用类似这样的言语,以信任的名义,把重担寄托在能力大的人的身上,用信任绑架ta,让ta为此而不得不承担ta本来承担不了的责任,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