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看向众人说道:
“从吏部上次送来的报告中,目前我们的官员,大部分都喜欢在城市任职,很多官员不肯去乡村。”
“甚至有一部分的官员,将在乡村工作的同僚视作下僚,认为他们的工作没价值。”
“在我们东南的考核竞争体系下,沿海的城市也比内陆的乡村更容易做出成绩来,去年的乙等进士,基本上都想办法去了沿海的城市任职,甚至有人不惜就任品级比较低的职位。”
苏泽看着众人说道:
“这日后也是我们东南的巨大隐患啊!”
众人严肃了起来,以苏泽的见识和能力,他提到的问题最终都会成为大问题。
苏泽重视的技术,最终都会成为影响整个东南的重要技术。
所以当苏泽提到城市和乡村问题的时候,众人也都收起了对以往成绩的乐观,开始倾听起来。
苏泽说道:
“出于成本的问题,工商业天然会在沿海地区聚集,这是工商业流通成本决定的。”
“长期看,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城市和乡村的差距也会进一步拉大,而城镇化也会随着工业而不断加大。”
“但是如果因为城市化的趋势,而忽略乡村问题,那日后要出大问题的。”
苏泽看了一圈说道:
“我知道,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将乡村视作劳动力基地,视作是商品倾销的地区,将这些地区当做是落后的地区。”
“现在很多官员,不仅仅是不愿意去乡村,而是认为发展农业是落后的,在任何地区都要搞工业。”
申时行思考了一下说道:
“但是大都督,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已经是整个东南的趋势了,这一点也不是人力能够改变的。”
“而且我们东南讲的是主权在民,在城市能够有更好的医疗,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工作机会,也不怪农村地区的人口前往城市。”
“属下主政松江府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如今这种现象更普遍了。”
何心隐也点头,松江府和苏州府,是如今东南城镇化最快的地区,在这两府一些乡村都彻底空了,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青壮年都大量进城在工坊务工,就连土地都抛荒了。
财政大臣方望海说道:
“其实这也是城乡差距拉大的原因,一个壮年劳动力,全年在家务农,收入是远远抵不上一个同样壮年的雇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进城也是正常的。”
众人点点头。
东南对于户籍的控制远比东南松弛,因为苏泽一贯反对明太祖制定的各种户籍制度,反对身份禁锢政策的。
所以东南很早就开始户籍自由的行动,乡村中的人口,抵达城市后只需要在城市中登记,就可以在城市中居住。
这种政策自然是加快了工商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农村人口前往城市。
徐渭也说道:
“农业是国家的邦本,大都督的忧虑也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现在放任这种现象,日后也会影响到我们东南发展的。”
众人纷纷点头。
这段时间以来,众人都知道治政的不容易了。
东南虽然是鼎格建制,没有历史包袱,但如今的东南也面临了千年未有的大变革。
换句话说,整个东南都没有作业可以抄。
大明,甚至包括大明以前的政治制度,都不再具有参考性。
东南现在遇到的问题,都是新问题,都是前人从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就比如是城乡问题,在千百年来,华夏人都是安土重迁的,他们世代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不是生活不下去了很少会离开故土。
但是现在不同了。
时代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让更多人选择离开了生活了一辈子的乡村,前往城市生活。
而人口的流动,也滋生出来更多的问题。
苏泽很明白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这是所有工业化社会发展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苏泽说道:
“首先还是农村土地的,乡村的土地可以作为最后的蓄水池,不能让进城的人把土地都卖了,但是也不能让大片土地抛荒。”
方望海有些为难的看着苏泽,苏泽说道:
“还是通过财政政策调节,土地出售需要加税,同时要完善租赁制度。”
“闲置的土地可以出租掉,租出去的土地,田税从租种者那边收,这样可以让离乡的人不会轻易卖掉自己的土地。”
方望海点点头,东南的田租是按照土地权属征收的。
也就是说土地在谁的名下,那就向谁征收田税。
改善田赋的制度,那可以让进城务工的农民更倾向于出租土地而不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