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沈家书铺的年轻伙计,对着走进书屋的沈一贯说道:
“侄少爷。”
“佟安啊,家里怎么样了?”
“多谢侄少爷关心,家里已经在京师安顿下来了。”
沈一贯对人非常的冷感,他也只是随口关心了一下这个新来的伙计,就钻进了书铺。
新来的书铺伙计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对于沈一贯这冷漠的侄少爷十分畏惧,相比之下书铺的沈掌柜的就和蔼多了。
佟安原本是山东的秀才,本来在家复习乡试,准备考上举人就出来做官。
但是遇到了明廷坚壁清野,原本还算是自耕农的佟安被迫背井离乡,带着家产逃难。
在逃难途中,佟安到了京师的时候,家资已经耗尽了。
佟安的父兄在逃难途中都病死了,只剩下一个母亲,为了活下去,佟安只能脱下长衫,在京师找了份工作。
佟安是秀才,能读能写,又长相不错,被沈家叔侄雇佣为书铺的伙计。
敲开门,一名老管家打开侧门,接过了沈一贯递过来的书。
“公子,前面那段路有些堵,小人认识一条路好走一些,就是要稍微绕一些。”
年轻的车夫小心翼翼的说道,言下之意就是要加点钱。
对于这些进步的青年,沈明臣的态度非常积极,他认为这些青年人都是可以团结的,这些人能够为东南提供一份力量。
沈一贯冷淡的说道:“我只是给高阁老家送书,也没有面见过高阁老。”
沈一贯说道:“是的,这些绿包车夫消息灵通,每天都在街头巷尾走,熟悉京师的街道,还能和不同的客人交谈,利用好能搜集到不少有用的消息。”
“你说开一家绿包车行?”
但是沈一贯的态度非常的冷淡,他对着沈明臣说道:
“自古以来,光靠一群年轻书生都没有能够成事的,学习会的这帮人既没有武力又没有权力,他们根本影响不了任何东西。”
沈一贯先是安排了书铺从江南运来了王世贞新的书《弇山园集》,这是王世贞在守孝期间所写的文章,虽然都是一些散文性质的人生感悟,但是他作为当时文宗,仿古散文的代表人物,在江南这本书就非常畅销。
陆二问道。
而随着各地流民的大量涌入,京师人力的价格下降到比马牛这种拉车牲畜还便宜的地步,在这种内卷下,绿包车的价格优势体现出来。
等到将书送完了,沈一贯返回书铺,他步行到地下印刷厂,找到正在忙碌的陆二。
当然京师各家书铺中,卖的最好的禁书,还得是苏泽亲注的《三经新注》。
老管家又递过来一份书单说道:“这是阁老前几天写的书单,还请沈老板费心了。”
沈一贯抱着书登上绿包车,吩咐车夫往城东方向而去。
佟安在安顿下来之后,暗中加入了一个名为“学习会”的组织。
通过送货上门,沈一贯也和京师一些权贵建立了联系。
车夫很快抵达了目的地,沈一贯让他在原地等待自己,抱着一堆书走到了这座不起眼宅子的侧门。
谁能想到,当朝内阁辅臣,竟然是沈氏书店购买禁书的头号客户呢?
沈一贯返回车上,绿包车夫的态度更加恭敬了。
“这是高阁老要的书,小店好不容易才凑齐了。”
沈一贯难得的挤出笑容。
王世贞并没有在东南出仕,他这本《弇山园集》又不涉及经学和政治,作为沈氏书屋的拳头产品最合适不过了。
书铺是小买卖,自然不需要自己购买马车。
沈一贯接过书单,这又是一批东南流行的“反书”,他点点头说道:“小店一定尽力备齐。”
“大部分都是租的,我们这些人哪里买得起车,都是车行买了车,然后租给我们跑,每日都要交租子。”
只不过大明的新工坊没有能够提供这么多的工作岗位,大量涌入京师的年轻人要么成了街溜子混混,要么就和车夫一样成了出卖廉价劳动力的底层服务业者。
从东南那边传来的消息,今年秋季东南就要开科取士,科举的内容就是这本《三经新注》。
沈一贯说道:“这个简单,从东南订购一些舒适的绿包车,加上挡风挡雨的车棚,把车弄得高档舒服一些,专门做高档一些的生意。”
这股力量被陆二的东南情报站注意到,沈氏叔侄除了给《京师新报》做编辑之外,另外一份工作就是接触这些进步青年,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维持老客户,是大部分京师书店都会做的事情,沈氏书店自然也不会例外。
他小心的问道:“这座宅子是高阁老的宅子吧?”
“你们这车都是租的?”
佟安很快从街上喊来了一辆绿包人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