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十二年,二月十日。
蓟辽镇,大明九边之一。
嘉靖年,蓟辽辖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是防御蒙古人的屏障。
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就是担任蓟辽总督后,遭到言官弹劾而被杀的,王忬的罪名就是守卫蓟辽不利。
不过为了对付东南的苏泽,朝廷已经和蒙古俺答议和,并且在大同开放互市,算是暂时平定了北方的边患。
现任蓟辽镇的游击将军张甫,正在他的军府中开会。
“冬衣已经运到了吗?”
负责军需的后勤官立刻说道:“将军,已经送到了,今天已经发到士兵手里了。”
张甫微微点头说道:“接到冬衣以后,立刻准备一下,三日后大军就开拔南下!”
后勤官立刻说道:“粮草和装备都准备好了,将军尽管放心!”
张甫有些神游天外,他还在回味着昨天京师商人送来的扬州瘦马的滋味,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说道:
“此战事关朝廷大局,切不可出乱子!”
“明白明白!”
军营中,当士兵们领到了掺杂着碎草的开裂冬衣之后,纷纷开始骂娘。
“娘的!这种冬衣让我们行军,不是要冻死我们!”
“朝廷下发的冬衣太破了!”
“这衣服在房里都不御寒,还要我们穿着这衣服行军?!”
面对士兵们的责问,负责分发冬衣的军需官立刻说道:
“这衣服是兵部采买的!你们要干什么?造反?”
“有这冬衣不错了!将军有令,三日后开拔!快点回去收拾东西!”
军需官也从中吃了回扣,侯平他们这些商人给他商量,只要发下去一件冬衣,就给他一钱银子的回扣。
胖军需官发完了这个营的冬衣,又立刻赶往下一个营,他要将这三千件冬衣尽快发放完毕,这可是三百两银子!
领到了冬衣的士兵们,纷纷围在一个年轻的士兵周围。
“小武哥!今年这么冷!穿这冬衣南下肯定要冻死人!”
“小武哥,你平日里最有办法,快想想办法吧!”
这个名叫小武哥的士兵名叫杨武,他本来是将门子弟,父亲曾经在仇鸾麾下做到百户,后来仇鸾倒台后被清算,杨武父亲被杀,杨武则被革去军职发配戍边。
杨武识字,又懂军务,虽然是普通士兵,但是受到军营里其他士兵的拥护。
杨武看着夹杂着稻草的冬衣说道:“这衣服肯定穿不了,大家去市集上买点破布破,塞进去找人缝一下吧。”
众人还是愤愤不平的说道:“为朝廷卖命还要自己贴钱,这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啊!”
“是啊是啊!今年的军饷本来就拖欠,现在买这些又要钱,难不成我们还要倒贴钱当兵?”
杨武看着营里的弟兄们,也只能握紧拳头说道:“大家还是快去吧,三日后就要开拔,要是大家都去了,这些东西就要涨价了。”
士兵们连忙冲出去,杨武返回了自己的营房中。
从营房的草铺中,杨武翻出一份报纸。
这是印了《讨逆檄文》的《警世报》,是边关的商人慢慢带过来的。
这样的东西在军营自然是违禁品,杨武再次将檄文读了一遍,只觉得酣畅淋漓。
他小心的将这份报纸贴身藏好,原本杨武只是自己在军营中读一读,缓解一下被发配戍边的苦闷。
但是今天的事情让杨武下定了决心,他准备偷偷在军营中传播这篇檄文,让士兵们知道朝廷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子民的!
比蓟辽更北面的辽阳镇,此时还是冰天雪地的样子。
李如彘,就是上次被李成梁派遣回部族募兵的年轻人,因为募兵有功,被李成梁收为养子,赐姓李,并且被赐名如彘。
并不精通汉话的李如彘,并不知道这名字中的侮辱含义,他还在为自己得到名字而高兴。
可是他还没高兴多久,冬衣发下来之后,新募的女真骑兵们纷纷围着他抱怨道:
“穿这衣服南下不是要冻死?”
李如彘立刻拿起一件冬衣,立刻冲向李成梁的总兵府。
此时李成梁正在后院中听着戏,这戏班是京师的商人专门从南方带来的,只可惜不是苏州府的戏班,也算是有点江南的味道了。
李成梁不过是一个辽阳总兵,能够养得这么多义子家丁,能够在辽阳只手遮天,自然不是靠着的那点俸禄。
这次运送冬衣的商人,可要比之前徐阁老家承包冬衣买卖的时候要上道多了。
不仅仅送上戏班,还送上了相应的银子,而不是和以前那样就仗着阁老的关系,一点利都不分润给边镇的军官们!
李成梁心情愉悦,李如彘闯进来却坏了他的心情。
“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