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连山,白云巖高,汉中接连蜀地的山脉尽是此种颜色。老汉在山道上艰难行走着,或有一二同在登山的行人邀他上驴,都教老汉回绝了去。毒辣的太阳几近晒裂路人的脸颊,路人回头望了眼老汉的草帽,也不知哪个更苦。
不一会儿,道上已无其他行人了。老汉独自一个在路上前行着,太阳仿佛只聚焦在他一人身上。又一道汗水顺着满是沟壑的面容,流入了老汉的嘴边。
似是为了避开毒辣的太阳,老人忽地潜入前方一处树丛。树荫下,只见此人扭扭脖子,躯干便如积木般发出脆响,逐步由五个大尺转作六个。既已放开手脚,老人快步走向尽头的山崖,心无波澜地跃下。
身体落在峭壁上的树冠上,惊走了树上的猴儿。他不以为然,只管继续跃下,一层一层地降落在峭壁上的凸起,直至落入一处稍微熟悉的山谷——走这条路应该能给他省下不少时间,险是险些,但他必然不能错过这次的机会……
-
数日后,老人未作招呼,踏入了妙元观的地界。堂前,一个半大的孩子将小巧的笤帚放到一边,向老人飞奔而来。
“耶耶!”那小女童将脸埋进了老认的双膝之间,老人也蹲下身来,将孩子抱了起来。
老者揪了揪养女比去年白胖的小脸蛋,亲密道:“纯娘!耶耶的好宝贝。来,咱俩一起见道长去。”
两者绕过正堂的小庙子,边聊着天,边来到一处大敞着门的房间。正对大门有一面窗户,可以看到后院里的菜畦,几只母鸡正在啄地。
一道女声将老者的注意力拉了回来:“才收到你的信不久呢,就看见你了。”
脚步声凑近了老者,只见一个相貌典雅如京中仕女的玄门女子,正抱着未读毕的竹轴向二人走来。老者嘿嘿一笑,道:“这回抄了近路,是比平时快不少。”
又扯了扯自己的面皮,介绍道:“这副面皮可还好看?我戴着它行了许多天路,只需每旬以油脂稍加护理,比之前的配方好用些。”
女子看清老者皮肤上的纹路,不觉一笑,道:“你是想把甘棠也打扮成这副模样么?”
老者腼腆地抠了抠面上的胶块,说道:“小后生打扮成我这样可惜了。不若还是扮作少女,与我在外头装作一对母女。”
说罢,他运转内功,喉中一块软骨一提,声音便如妇人一般:“妾出自姚州的人家,与益州的良人结了缘,十五年间只得了一个女儿。两年前郎君到姚州做生意,至今尚未归家。妾得了官府的过所文牒(注:通关证件),要来此姚州城寻我家郎君。”
那女子却是惊道:“你又在谋划什么?他本不该随你四处走动!北不出汉中,东不入襄阳,我本以为这么说了,你就能让我安下心来。岂知你这贼子,竟敢想着把恩人的遗孤带去这地方!”
女子每说一句,老者的头便低下一分。末了,她恨恨道:“姚州诸族混杂,其官属又曾传出贪恣之名。而你这人又好行侠仗义,若是陷入了什么事情里,那得让他如何全身而退!”
老者教她一说,也是心烦意乱,干脆瞥向头去,看也不看她。俄顷,才囔囔道:“道长怎么不敢相信我?您也知道,在观里的时候,我可从来不让他学着我上蹿下跳;到了外头,我也是带他四处行医救人,未曾插手过什么闲事。”
四岁大的纯娘也附和着点了头。见状,道长半信半疑地打量了老者的神情,却见他愁着眉头,好似受了什么大委屈。
道长依旧不愿意信他,却是问道:“这回是医的什么人?怎么还得带上他?”
老人这才嘿嘿一笑,解释道:“有些土人吃不上盐,生了病。我去那儿,一是要赠些急盐,二是给人治病。甘棠若能随我一块儿去,我也能多救上几人,好给他造些福。”
“哈……”道长苦笑,心里暗骂老者不老实。
姚州分明产盐,当地却有土人吃不上了,这背后必有什么大事。今年在淮南一带走动的老者亦能得知此事,更遑论线人密布天下的朝廷?
她近来听闻朝廷有意连封数王,莫非不是想在百官忙于走动关系之际,暗暗派出些个查明事情的人来。只怕老者也打听到了此事,想借着治病的名头,在土人部落里打探消息,暗中为那朝廷使者做些铺路。
依她所想,此人身份必然难以料到,能力也必然不小。权衡之下,老者若是只在山落中活动,又不直接传递消息,这趟出行还是安全的。
道长又琢磨了一会儿,恍地想起去年甘棠回到观中,一边笑着说途中趣事,一边卸下易容的样子。她叹了一声,嘱咐道:“只准在山南、剑南二道活动,定不可让他出什么事!”
-
兴许是习惯了师父的千变万化,当见到师父的那张老脸时,甘棠很是平静。他简单问了个好,便放下马扎和奶罐,岔腿坐在马扎上,为那母羊挤起奶来。
两头母羊见到人影便咩咩地叫,显然是涨奶涨得不舒服了。这是崔娘子母家送来的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