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旧事(1 / 2)

即使酷暑时节,大诏皇宫依旧清凉如春。源源不断的寒冰从南面送入宫中,横扫整个大诏的暑气都忽略了这里。

为了给都城里的贵人们避暑,瞿峦山上开凿了三个洞窟用以存冰。但纵使如此,都城用冰仍旧紧缺。加之三月滴雨未下,使得成片成片的土地龟裂,城墙下不乏因饥渴炎热而死的百姓。

曾经丰饶的国土,如今满是伤痕。

城外的旱灾并未惊动宫池中的舒雁,它们三两成群,闲适地畅游于垂柳荡涤的碧波间。

“先生,先生?”

谢朝蕴思绪回转,将目光重新放到面前年仅八岁的小太子身上。

“何事?”

话音刚落,小太子的书已推至眼前。其上所书,为《荀子.哀公》篇。

“先生,孤不明白,为何这些史书中将百姓看得如此重要?母后说,孤所见的都是大诏重要的人,那为何孤从未见过他们?”

“大抵是他们不说话的缘故。”

小太子更惊异了,提声问:“孤听户部尚书说大诏的人口以千万计数,难道他们都不会说话?”

“能言,不敢言。”

闻言,小太子眉头皱了皱:“为何不敢?孤不吃人。”

谢朝蕴笑了笑:“民能有言,有司往往障拂其口,久而久之,百姓便不敢说话了。 ”

小太子执着笔,肃然点点头。末了,似乎想起什么,浓浓的困惑又爬上他的眼眸。

“先生,可昨日父皇才告诉我:帝王之道,在于制衡。究竟是以百姓为务,还是以制衡为要?”

“殿下觉得呢?”谢朝蕴反问。

“孤,孤……”

小太子最怕太傅提问了,每逢提问,他都要吓出一身汗来。今日亦复如是,一听‘殿下’二字,他的心便开始狂跳不止。

“殿下依心中所想回答便是。”

小太子一番话平日里无人倾诉,在心中已憋了许久。好不容易遇到吐露的机会,岂有不说之理。

“孤讨厌荀家那群人,也讨厌方家和陆家,他们总在朝堂上为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来吵去,听得孤心烦。”

谢朝蕴又问:“谢家呢?”

小太子偷偷看了他一眼,声音小小地回道:“也讨厌。”

谢家虽不及这几家让他忍无可忍,但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寻他错处,月末便写成奏疏呈给父皇,每月都害他被臭骂一顿。

真是可气!

不过,他对谢家人厌恶归厌恶,太傅却是例外。太傅虽不苟言笑,却从不背后论他是非,也不给父皇上奏疏。

谢朝蕴:“如若厌恶,便一视同仁地厌恶,不可厚此薄彼,畸轻畸重。帝王之道,在于制衡,圣上此话,教殿下的是做帝王的道理。而荀子所言,教的是殿下成为明君的道理。”

小太子捧着书,面露郑重。

谢朝蕴从东宫出来时,已是日薄西山。往日这时候,宫门都已闭紧。宫中禁卫无令不可给人擅自开宫门,但谢朝蕴显然不在其中。禁卫一见是他,便立刻下令让人开了宫门。

马车停在宫外,谢朝蕴正要上车,身后传来女子轻柔的嗓音。

“太傅这是刚从东宫出来?”

谢朝蕴行了一礼:“长公主。”

女子摆了摆手,笑道:“何必叫得那般生分。”

谢朝蕴语气顿了顿,面容却柔和几分。

“表姐。”

****

朗州雨水充沛,夏日较长,因此这里的百姓都种两季水稻,五月末正式稻谷抽穗的时候。

今年洪水侵袭,毁了不少房屋,百姓都盼着有个好收成,修缮房屋。却不想,盼来的却是自北而下的蝗灾。

蝗虫飞过洞庭,经过岳州,又穿朗州直下。如一只数量庞大的军队在土地上烧杀抢掠,过境之处,寸草不见。

官府虽有所准备,但难敌蝗虫数量千千万万。提前预备的杀蝗之法也只是杯水车薪。好在朗州储粮充裕,蝗虫一过,官府便派人将稻谷发给百姓种植。

早稻虽颗粒无收,但晚稻或许能够供的上后一年的口粮。

但其他州县远没有朗州这般好运。

早稻已被蝗虫吃光,只能用种晚稻的种粮下肚。不但是百姓青黄不接,官府的粮仓也空空如也见不到一粒谷子。官府拿不出粮食赈灾,百姓便只能四处流亡讨饭吃。

刚过了一月,便有流民四面八方而来。为了果腹,甚至有流民趁夜偷盗农户家刚抽穗的稻子。

又过了不久,也不知是何人传出朗州牢狱里还有饭吃,竟有流民争相作乱,不到半月,牢里便关满了流民。

官府存粮已分给了百姓,除了牢房中流民每日的口粮,还有官员的俸禄要发。粮库中的余粮早已所剩无几。

愫愫看着饭桌上的大快朵颐的爹爹,不知是该哭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