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远清了清嗓子,余光扫了眼薛怀逸,用还有些稚气的声音,小心念道: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篇是说,孔子教导子贡,一个人的善恶很难判断,公众的论断也许会盲目,而要看具体评价他的人是谁,孔子觉得,善人觉得他好,恶人觉得他坏,才是真正的贤者。
薛怀逸听卫远读完,耐心鼓励了几句,又仔细阐释了其中含义。
一袭白衣,翩翩公子。
卫纨看着,倒是有些理解了为何从前那个她和郑惜为之争得头破血流了。
男子若是年纪正盛,身有官职,又长相周正,再加些仪表不凡,便足以使女子仰慕。更何况是薛怀逸这般,身居高位,龙章凤姿之人。
卫纨也听得入了神,半晌,听薛怀逸对卫远问道:“这段之意,便及于此。阿远可有何疑惑?”
卫远眨着一双求知的眼眸,鼓起勇气道:“薛师长,您认为,何为善人,何为恶人?”
孩童往往对一些基础的词汇产生疑问,便是因为其未曾被定义过。这些词汇在历经世事的人眼中便是再简单不过,可一朝被人问起,细细思索,本是简单的问题,答案却又会颇为高深。
卫远倒是未曾觉得,他已经问出了十分高深的问题。
这问题仿佛勾起了薛怀逸深埋的思绪,他看向水榭之外,声音也似飘渺:“善与恶,并非完全对立之概念,便是善中,往往也带着恶,而他人之恶,有时,却是出于善意……”
他想起自己的父亲,那个当朝之人,人人提起便要恨上几句的乱臣贼子,当初做那一切,也不过是为了,救他的性命。
薛怀逸耐着心用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卫远解释:“若是世人觉得某人是大奸大恶之徒,他也未必真的是坏人……”
卫远却似乎想起了什么:“便像那日,姐姐被大理寺的人带走,郑家要害姐姐,那郑家,到底是不是坏人?”
“你认为呢?”薛怀逸笑着问。
卫远从前和卫纨关系尴尬,尚有些不好意思,只得低下头小声呢喃:“他要害我姐姐,便是……坏人罢。”
“所以如果有机会,你会不会与郑家为难呢?”薛怀逸又问。
“兴许……是会的。”卫远声音依然闷闷的,有些瓮声瓮气,却是吐字清晰,语气坚定的。
卫纨听了这句,不禁莞尔。
卫远对自己的态度,好似变得没有之前那般针锋相对了。
薛怀逸行至卫远桌案前,微微俯下身耐心道:“便是如此。”
“人之行事,皆以恩怨出发,以自己之经历和念想出发。当日郑家与你姐姐为难,兴许在他们的意念中,这便是对的。可从卫家的角度出发,便是结了仇了。”
“人与人的善恶仇怨,本便不是共通的……”
他父亲死前,给他留了最精锐的人马和奴仆,保护着他安稳一生。可他又怎能只是坐享其成,半分不去考虑父亲的荣辱。
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些人既然要了他的命,便要还来。
即使,他的父亲,是人人口中的大恶人。
卫远有些不解地歪着头,也不知是懂了没懂。
卫纨听了半天,此时忍不住开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他人伤我一寸,我伤他人一寸,便是在做那反射他人的镜子。”
“可若是有人愿意跳出个人的荣辱,便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说罢,放下手中的书册,抬起桌上的茶盏缓缓饮了一口,又笑着对卫远道:“姐姐再与你讲一故事罢。”
卫远愣愣地点点头。
“邹穆公是邹国的君主,他恨自己的百姓不对死在战场上的施以援手,故而想要报复。孟子便劝他去思考,为何百姓会如此冷漠?孟子说,百姓只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此前,在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时,将吏们也是同样冷漠,从未顾过百姓死活。”
“因此,百姓便是那照见将吏们善恶的镜子。”
水榭周围已是阳光大好,水面上像被撒了碎金子般,闪闪发亮。
卫纨缓缓起身,慢慢向亭子边缘踱步。
边走边开口:“何为善恶?有人曾对你淡淡,你如今对他不理不睬便罢了,便是冷漠也并无不可,这便是镜子。若你选择宽容于他,心中关怀于他,便是极善了。但若你选择拔刀将其斩杀,夺了他性命,那便是恶,若是还要将其挫骨扬灰,或坏了其名誉,甚至波及不相干之人,便是杀红了眼,是大大的恶……”
“善与恶,不过一度量而已。”
“别人得罪于你,欺辱于你,跳出当下的情绪,纵观往事,若是自己也曾欺辱他人,便是恩怨相抵。若是还要再行相对,便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