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如恒听着宣帝的言下之意,心里千回百转,又听他半晌没有后半句,一颗心悬在半空,怎么也落不下来。
他还记得卫老夫人之前的担忧,对于纨儿的婚事,卫家不愿其成为宣帝掌控权力的棋子,要依着纨儿的喜好来才是。
从前卫纨痴迷于薛怀逸,卫家也随她去,终归也是多少人艳羡的好归宿。
可这打算,他现在又犹豫了。
第一层考虑,是婚约一事,总也不好从他这个女方长辈嘴里说出来,唯要薛怀逸主动提出才好。
第二层考虑,则是如今的卫纨……
卫如恒不由自主地向卫纨的看过去。
自从坠马后,曾经被卫家众星捧月养大的女儿好似变了个人。还是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可那份骄傲里,掺杂了些许忧虑,些许牵挂,和些许,连他都看不明白的成算。
对着军中之事,朝堂之事,卫家之事,他大多心中有数,处事果决。
可对着自己这个女儿,他从不敢擅自决断,只恐一个不注意伤了女儿的心,委屈了她。
昨日薛怀逸来府上,不见她多么热络,也不似曾经那般,今日殿上提及婚事,她若是真对那薛怀逸有意思,总会在不经意间向他投去眼神。
可是她没有。
此刻的卫纨,只是静静立着,眉间竟有些怅惘之色,仿佛那阅尽千帆却略感疲惫的画中仙。
宣帝显然,也回过些味来。
卫家女,他之前从未了解过,仓促许婚,当是不妥。
今日看来,此女颇为大胆聪慧,可却未免有些聪慧得过了头。
瞒着父亲便将状告到御前来,告的还是那颇为有权有势的郑家,此举,非一般人可为。
这其中,到底是她胆识过人,还是对郑家有其他深刻的仇怨?
那状纸上,虽寥寥百字,但看行文规矩,措辞力度,以及语句的排布,无不透着饱经世事且修养练达的底蕴。
这不是卫纨一个寻常闺阁女子能写出来的东西。
宣帝的目光从卫纨移到状纸上,闪了闪。
“朕观你这状纸,写得颇为张弛有度,连书式用词也驾轻就熟。就连那在朝为官的,也难有几人成此气候。朕可不记得,朝中有何人能堪为此状。不知卫纨你,是如何习得?”
洛京权贵为女子请家学,均会从朝中文人老臣里面挑选,再不济也是国子监的大儒们。这些人宣帝都历历在目,并未有人是如此的行文风格。
不对劲。
卫纨未想到宣帝思路转换得如此之快。
今日之事,卫纨心中满腔仇怨,又含着曾经那股自信和傲气,当时只觉万事俱在掌控。此刻,却未料想宣帝心细如发,一点小小的蛛丝马迹都不放过。
如今若不能圆了这话,恐怕宣帝的怀疑,还是要落到卫家头上。
“回圣上,这是……”
卫纨今日本是步步为营,此刻还是头次这般无措,一时间竟然想不出如何解释。
殿中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来自殿上的压迫,虽是淡淡一问,却让人无法淡然以对。
洛京之中,也不乏有才学的默默无闻之辈,可这些人,往往性格脾气极为古怪,也有避世之态,很难请其出山为权贵女子教学。
宣帝可不是好糊弄之人,若是扯谎,会被他一眼识破不说,反而会令他更为谨慎和忌惮,有欲盖弥彰之嫌。
宣帝之皇权,不可侵犯。
就连赵渊,此刻也静静地等着卫纨的回答。
遇到卫纨之后,他渐渐发现这个少女身上有无数的秘密亟待解开,他想探究,但仍未能找到蛛丝马迹。
穆云栖所言借魂托生之语,他想信,但不会盲目去信。
一切的一切,还要看面前的少女如何解释,看她,是不是还留着曾经的记忆。
卫纨刚刚的半句话卡在喉咙间,就是无法发出声来。
万般踌躇之间,有一道淡薄温和的声音响起。
“是臣,教习卫姑娘的。”
安静的大殿里,这声音尤为清晰悦耳。
薛怀逸略略上前,尝试着解释:“臣应卫国公之邀,为卫小公子讲学,平日空闲时,卫姑娘偶尔也会在一旁听学。臣观其对辩讼一道兴趣盎然,便教习她如何行文。卫姑娘天资聪慧,领悟力极强,是以学成极快,连臣都要刮目相看了。”
边说着,他边看向卫纨。
不知为何,那日她虽拒绝了他,但他不在意。他便是喜欢,她那股不服输,不怕死的劲头。
宣帝像是信了,道:“原来如此。”
又颇为自豪地笑了笑:“能得子殊如此博学之师,是求学者之幸。朕觉着,卫家女也是有天赋的,不然也不会有今日的造化。”
卫如恒上前叩首谢过。他最是知晓卫纨的,曾经那样的贪玩放纵,又是何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