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钱,在周星河坚持下,大肆采购,母子四人仿佛一下子舒展开来,扬眉吐气一般。
压在他们肩头的勤俭二字,颜色瞬间变透明不少。
孝文是家里的长子,父亲离开家这几年,他几乎承担了家庭顶梁柱角色,村里大事小情,族里红白喜事,尤其是长辈过世,需要子侄抬棺,基本都是孝文承担。
十五岁的少年,因为父亲这个角色的缺失,被社会催着成熟懂事,体贴母亲,管教弟弟们,又要代替父亲去孝敬爷爷奶奶。
在县里买东西,孩子们也不忘给爷爷奶奶带些吃的,京果子,油赞子,桃酥,蜜三刀,都是老人喜欢吃又喜欢储存的。
周星河顺手给婆婆买了个新的头巾,还去相熟的照相馆租了相机回家。
“妈,这个咱们会用吗?”
周星河笑。
“这个又被成为傻瓜照相机,意思就是傻子都会用,别在叨叨我浪费钱了,你们爸爸都几年没见着你们仨,还有你爷奶了。
他们年纪大了,心里惦记儿子,嘴上又不说,咱们晚辈多给他们拍拍照,给你爸也寄过去几张看看,钱是赚不完也省不完的,日子却过一天少一天,总得先让人顺心。”
孝文眨眨眼,不再说什么。
老人家虽然埋怨大儿媳乱花钱,但是这十几年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偶尔一回两回,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况且都给他们买了那么多东西了。
孝文兄弟仨都能看出来,爷奶虽然说着不需要,吃不动,可是欢喜劲儿掩盖不住。
周星河没有特别让他们换身没有补丁的衣服,就是这么随手拍,儿子们考试好得到的笔记本钢笔奖状,拍,老人下地干活的场景,拍,灶台前烧火的场景,拍,粗茶淡饭,拍~
相机还回去,顺便请人帮忙把照片洗出来,光洗照片的钱就花了三十块,这要是被孝文知道,怕不是要心疼死。
不过刚拿到六千块钱,周星河不着急刷存在感。
因为顾永光在家的时候种经济作物,家里田地不少,他走后,都成了她跟孩子们的责任,最忙的时候,公婆小叔会来搭把手,大多数活计还是落在母子四人身上。
孩子们都体贴懂事,抢着干活,就是想让周星河少劳累一些。
现在周星河不想种了。
她希望孩子们把更多精力用在学习上,种地是简单重复的机械工作,只会消磨掉孩子们的热情和耐力。
刚刚病了一场,理由也充足,周星河打发三个孩子走了,留下跟公婆说话。
“永光不在家,虽然每年都往家里拿几百块钱,和三个孩子一天天大了,吃的穿的读书学习到处都要钱,这些年他们忙着学习还要忙着地里,比别人家孩子多吃不少苦头。
现在孝文上高中,要到县城,住校一两个星期才能回来一趟,勤学是个坐不住的,老三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又病一场,家里这么多田地,再种就力不从心了,我想给租出去,爹娘你们看呢?”
小姑子是老来得女,娇惯的很,现在还没出嫁,家里谁说话都想坐下听听,见讨论的是这么无聊的事情,才起身悄摸出去了。
顾老头吸一口旱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他有些不舍得,可是儿媳妇把理由说的足足的,他又不好反驳。
顾老太就不管这些了。
“我看你最近花钱大手大脚,就是永光给你钱多烧的,老大在外挣钱,背井离乡,有家不能回,你倒好,土地都不要了!
咱农村人不种粮食吃啥去?你家还有三个小子都是能吃能花钱的时候,难不成你要把好好的土地甩出去,再学城里人花钱买粮食吃不成?我看这个小顾庄快盛不下你了!”
周星河早就知道事情不会顺利,有思想准备。
“娘,您的顾虑我也考虑到了,我想着租给别人种,我不要钱,就每年给我点粮食,够一家人吃就成。”
顾老太就是不同意。
周星河叹气。
“永光不在家,我是怕万一我再跟之前似的,一病不起,孩子们自作主张,书也不读,学校也不去,直接跑回来,这不是拖累孩子吗?
况且这地也还在自家手里,租几年而已,等孩子们大了,能支应门庭,或者等永光回来,再收回来就行了,不给外人,就给本家,想让爹娘帮着打听打听。”
顾老太还要反对,顾老头被周星河最后一句话打动了。
老二家也有两个小子,都是十三四岁能帮忙也能吃的年纪,老二还在种菜,正打算下一季多包几亩地,这不是瞌睡送枕头么!
就是如果租给老二的话,粮食就不能给这么多了。
“给本家,只怕不好要那么多粮食。”
周星河假装没明白老爷子的打算,笑盈盈地道:
“也不是非要不可,看亲疏远近,爹您有人选,给咱打听打听呗!那赖皮不讲理的首先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