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巴精明得很,有时候就体现在这个方面。
她可以斤斤计较,计算所有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不只大嘴巴一个人想,之前一时脑热,跟着朱家人一起读书,把孩子送到朱氏蒙学的不少人都冷静了下来,想着自己家是不是有那个能力供孩子读书。
别到时候孩子没供出来,供成闻家小子那样,那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就有拿了一壶酒去请里正、族长喝酒,喝得半醉的时候,拉着二老的手说起了掏心子话:“里正、族长,你们说说,平日里你们想干什么,我朱虎有没有支持你们?可这读书的事……”
“你们老实跟我说,我们一个泥腿子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啊?”
“是,朱大娘是说过,要是认得字了,以后到镇上也好找个账房的活,不会当个睁眼瞎。可镇上才多大啊,还能所有人都去当账房?”
“到最后,还不得回村里种地?”
……
巴拉巴拉说了一堆,就是侧面打听当初朱大娘说的第二个“文曲星”,到底是谁家孩子?
他知道怕说出来后,那个孩子就不好好学习了,只成天想着当大官,弄得开来能当大官,却因为没有好好读书啥也没干成,可咱也不能拖着全村陪朱大娘一起玩吧?
他啊,没也别的意思,就想心里有个准数。
这样的话,多多少少飘进了朱家人耳朵里。
刘氏听到的时候,气得咬牙,大骂那帮家伙不是东西。
他们家忙前忙后办书塾,给那帮孩子启蒙,要的也不过是口粮钱,他们还想怎么样?平时占了那么多朱家便宜,结果这回少占了一点,没了准数,就开始在后面说风凉话了?
不愿意让孩子读书,自己接回去啊,他们家也没求着他们送。
“真是的,气死我了!”刘氏拍着胸脯对朱八妹说道,“八妹,你别管他们,他们爱咋说就咋说,反正你那个书塾也不赚钱,就是图大家是一个村的,帮忙做做好事。他们要不领情,就算了,咱也不想瞎折腾,大不了不干了,你转过头去,继续开你的染布坊、成衣坊……那个,才是真的赚钱。”
“二嫂,你理他们干嘛?他们爱说是他们的事,送不送孩子读书,也是他们的事。等咱家的书塾真的养出几个读书人,考了功名,到时候就算他们反悔了也没用。”李氏觉得无所谓,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说道,“这孩子都大了,总不能塞回去,重新读书吧?娘可说了,孩子学习的时间就那么黄金几年,错过了就没有了……”
虽然她家三宝、四宝年纪小,但跟着小姑子天天往朱氏蒙学跑,可学了不少东西,隐隐的居然有大宝、二宝小时候的样子。
当初刚怀上时,李氏就打定了主意要让自家的娃打小就学,别输在起跑线上。
要不是叶瑜然没答应,没让那么早正儿八经的上学,只是学着玩,李氏早就逼着两小的跟大宝、二宝一起上书塾了。
后来发现三宝、四宝年纪小,是还不能跟大宝、二宝去外面的书塾,可自己家办了一个,自己家娃能进,她高兴得跟什么似的,二话不说,就把孩子给塞了进去。
果然,一两个学期下来,三宝、四宝跟那些亲戚家的孩子,完全是两个家,谁见了不夸一句?
她自己不会读书,却养出了两个会读书的娃,凭的是什么?
家学渊源?
家风良好?
嗯,还有……
婆婆还说了好几个词,李氏记不太清楚了,反正大概就是那个意思——三宝、四宝这叫有样学样,天天跟着读书人跑,不学读书样,学什么样?
“我哪想理他们啊?就是有些气不过,开这个书塾,我们相当于给它们干白工,什么钱也没挣,他们居然好意思说这种话?”刘氏的脸上还有不少愤愤之色。
李氏翻了一个白眼:“那是眼皮子浅的,就看到眼前的,盯着那几个歪瓜裂枣。他们要敢说我们朱家的书塾不好,你去问问他们,那个淑女班,他们认不认?要是不认,为什么我们这里一办女红班,怎么争着抢着报名?”
“是啊,我都被他们气糊涂了。他们就知道盯着男娃娃读书的事,拿闻家那小子说话,怎么也不看看女娃娃?女娃娃在我们朱氏蒙学,可是学了真本事的,要是学得好了以后还能进我们家办的厂……”刘氏顿时觉得底气十足,男孩子不知道学来干嘛,但女孩子知道呀。
这女孩子学得好了,不仅能够进朱家办的厂,自己挣钱养家,这到了嫁人的时候也是抢手货。
看她婆婆办的淑女班就知道,这个班才刚办起来,班里的姑娘就被十里八乡的人给抢疯了,还有人跑来让她婆婆做媒。
最可惜的是,鹏鹏的兴趣不在这里,否则这十里八乡的媒可能就要被他们家给包了。
“我觉得现在也没差呀,”李氏嗑着瓜子说道,“虽然娘懒得接这个活,你可以接啊,只要二嫂你忙得过来。”
“我?!”刘氏表情惊讶,不知道怎么扯到自己了。
李氏说道:“娘那里去了以后,有不少人打听到我这里来,可我管着烫粉厂,家里的生意,还有七七八八的其他事情,哪里腾得出手呀?可你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