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也想起了大宝、二宝小时候,说道:“可不是嘛,小孩子就是长得快,想当初大宝、二宝小的时候,我跟你们大嫂还担心他俩长不大,没想到现在都已经长到我这里了……”
他比划了一下腰间,继续说道,“一晃这么大了,连书都会读了。也不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跟老七一样,考一个功名出来。”
“肯定能的,老七都能考,他俩又那么聪明,肯定会比他们七叔更厉害。”朱四十分肯定地说道,“大哥,你就别操心了,最近岑先生不是又夸他俩了吗?他俩就是读书的料,跟庄稼似的,以后只要好好伺候着,肯定是棵好苗。反到是我,三宝、四宝明显有些皮,读书也没大宝、二宝记性好,以后怕不是个读书的料……”
因为前面有了已经读书的大宝、二宝,堂兄弟几个相处的时候,大宝、二宝也会教一点。
偶尔叶瑜然陪他们玩的时候,也会教他们认认字、背背诗,但显然,他俩没有大宝、二宝的耐性,玩心比较大,就那么一会儿功夫都坐不住,满院子乱跑。
这些事情,朱大、朱二等人也都知道。
不过,朱大说道:“你急什么?三宝、四宝还小呢,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大宝、二宝还被娘拿着扫把打得满院子跑,三宝、四宝能够跟娘学点东西,不错了。”
“是啊,老四,你急啥?等再大一点,娘给他们启蒙了,到时候就好了。”朱二也在旁边说道,“娘不是说了嘛,小孩子启蒙这种事情,不能太早了。现在大宝、二宝每次休沐,娘不也会赶他们出去玩吗?他们这个年龄,就应该撒着脚丫子漫山遍野的跑。”
前面的话,朱大听着挺顺耳的,但听到后面,就有些皱眉了:什么叫“他们这个年龄,就应该撒着脚丫子漫山遍野的跑”?
娘说这种话就算了,怎么老二也跟着瞎凑热闹?
哪个读书人不是日夜苦读,才熬出来的?
……
兄弟几个,有说有笑,这枯燥的翻地活似乎也没有那么辛苦了。
只可惜了朱五,瞅了他们好几眼:喂,你们够了吧,整天当着我的面说“儿子”“儿子”“儿子”,就不能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吗?
我可还没儿子呢!
之前,他还跟林氏商量,等过几年,她两个妹子嫁了再生,要不然他们这房这么多人,怕是养不起。
然而最近一直念着兄弟一个谈论孩子的事情,说他们有多可爱,光看着心都能化成水了,他又忍不住觉得:或许,早点生也不错吧?反正小孩子也吃不了多少,也就一口奶的事情……
今年,估计是朱家村历来历史上最忙的一年。
没办法,他们不仅收了一波红薯,收了一波谷子,后面还得翻地、修水渠。这都是农业上的事情,除此之外,居然还得忙着处理红薯干的事。
趁着现在天气好,家家户户都得晒,晒干了磨成粉,然后再拎着袋子“卖”到朱家去。
本来因为跟朱家闹了好几回红脸,大嘴巴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故意一个靠后的位置站着,结果红薯粉还没卖给朱家,却猛然听到前面的朱八妹宣布了一个消息。
这下子,她哪里站得住,立马挤到了前面:“啥?!八妹,你刚刚说你们朱家要招工?真的假的,一天两个铜板,你家哪来那么多钱?”
正在低头记录的林四妹抬头看了她一眼,没说话,低头继续干自己的活。
李氏也在现场,她可不会让别人为难她小姑子,直接挡在了前面:“原来是你啊,大嘴巴,感觉好长时间没见到你了……我就说嘛,谁会这么为难我家八妹,除了你老跟我们家过不去,我还真想不到会有什么人。”
“我什么时候跟你们家过不去了,别污蔑我。”大嘴巴一听这话,有些跳脚,她连忙把手里的袋子给拎了出来,说道,“我是来卖红薯粉的。我告诉你们啊,可是你们自己说的,只要有,谁家卖你们都收,既往不咎,你要是敢不收我的,回头我到处宣扬,让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你们家说话不算话……”
“你急啥?什么卖不卖,我这里不卖,我只‘收’。我们家是为了帮助村里人,免得大家一个个自己跑,太费功夫了,所以才让你们放到我们老朱家,由我们统一把你们把东西交到客商收里,两方便利。再说了,我也没说不收你的。”李氏多精啊,可不会承认自己是在“买卖”东西,只说为帮大家图一个“方便”,帮一把手而已,“你排到哪里了?赶紧到后面排队去,别插队,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收呢。我们特地腾出一天,第一个收我们村的,要是这一天收不完,也得排到后面去了,你别耽误大家办事。”
她还等着她家三宝、四宝以后读书,考个功名孝敬她呢,才不会让任何人给朱家扣上“商人”的帽子。
后面正在排队的人听了,纷纷出声:“是啊,大嘴巴,赶紧排队,别插队捣乱,我们还等着交红薯粉呢。”
“大嘴巴,你别插队,你的位置在这里,我后面。”
……
“我知道我在后面,我这不是听到朱家要招人干活,还给钱,所以想问个清楚嘛。”没问清楚有钱拿的活,大嘴巴哪里舍得走啊,就那么堵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