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鲲道(2 / 3)

城公学府的匾额字体更加端方。而这里的三个字却更秀气些。

“是因为写字的人不同。”田氏顺着她的目光看。

“不同?”陶九九还以为,所有的匾额都是同一个制式的。

田氏以前也曾是考取过国宗的人,自然比她知道的多:“自然不同,比如都城那一块,就是谛天皇帝写的。至于这一块,却是我家主人写的。”

她原先一直没有提起过自家雇主,这时候倒是愿意说上几句了,大概是因为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所以心情也很好吧。

陶九九十分惊讶:“阿嫫的主人?是国宗内什么重要的人物,或者是朝廷大员吗?”

“我主人是名女修,不过已经年长,从数年前就从蓬莱洲出来独居了。是我很敬佩的人。”田氏说到主人,脸上的尊敬之情溢于言表:“她曾是我老师的老师。”

陶九九试探着问:“阿嫫曾在公学府,还差一点点进入国宗,之后又一直住在离蓬莱洲这么近的地方,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申星霜的人?”

田氏认真想了想,摇头:“并不曾听说。”问她:“是你的亲人吗?”

陶九九连忙说:“不是,只是在家乡听到路人说他是很厉害的修士,所以我想,要是可以拜他为师就好了。”

田氏说:“原来是这样,我只是个下人,知道得并不多。你大概还是得去蓬莱洲问了。”

两人看天色不早,便调头回去。

出城的时候,田氏叫陶九九买了一根红绳。让她剪成两段,分别系在两只狗子的脖子上。

一般有主的动物,都会有项圈,这样如果独自走在路上,才不会被当成野狗杀死。

“越是繁华的城,规矩越多。比如野物,它们毕竟是畜生,恐怕行恶无处可追责,是会就地诛杀的。如果驯化过有主人的,就不会管了,但若是其行恶,却必然要归结到其主人身上。”叮嘱陶九九一定要看好狗。

狗子们似乎能听懂,立刻低眉顺目的,半步也不乱走,生怕自己吓到人惹来麻烦 。

陶九九出城后,总觉得红绳太过于简陋,于是在驿所附近砍了根粗树枝,劈成小牌子,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穿在绳上。

想着做为野狗,大约是有些自尊心的。边帮两只狗系上,边安慰它们:“我们还是结伴生存的平等关系。绳子代表不了什么。只是为了降低你们外出行走的风险而已。”

两只狗子很懂事,乖乖站定任她摆弄,小的那只,时不时摇摇尾巴舔一舔她的脸。

过了这一夜,商队里的旅人留下来的已经很少了,有一些只到这个城就转别的车走了。有一些不想等一夜,已经自行往汾城去了。

甚至有几家商行的货车也离队各自归家去。

第二天的时候,再上路,队伍的规模缩小了不少。原有来挤得满满当当的旅人坐的车子,一下就空旷了起来。

并且车队也没有再像之前那样,天麻麻亮就出发,而是一直到了快中午的时候,才不紧不慢地上路。

下午二点左右,终于就到了汾城。

它是一座灰白色的城市,没有城墙,四面皆通,城中屋舍都是由就地开采出来的灰白岩石垒造而成的。木制结构的很少。城的繁华程度简直骇人听闻。

陶九九甚至看到了一座金塔。

田氏说,那是有钱人家铸起来祈福用的。

经过一条临海的长道时,陶九九还看到了祖父口中的外邦人。

那几人打扮得都很保守,带着兜帽,从头到脚遮盖得严严实实,面容也掩盖在银色、金色的面具之后,陶九九只是从这群人的身高、比例、黑色披风下穿的西式皮靴,伸出来的手上戴着的宝石戒指,还有浅色的汗毛判断。

田氏说:“汾城有海港。所以会有一些外邦人的船在这里靠岸。但依照我国的律法,他们不能久留。只能下船稍做休整,就得立刻离岸。要行商,也要有本国的人做为代理之人。”

这时候车中坐的另一同行的路人忍不住插一嘴:“听说他们喝人血。”

猥琐地向黑袍的方向抬抬下巴,神神秘秘的:“说有奇怪的病。你看他们的手,那么惨白。看着就渗人。”

田氏端正坐着,微微皱眉,没有理会他,大概是觉得他教坏小孩子,扭头对陶九九说:“天下之大什么样人都有。流言可以听,但不要太当真,四处乱转惹人笑话。若是你以后遇到外邦人,警惕之心当然要有,不过当成一般人相处就是。不要鬼祟畏缩,白白失了气度。”

那个路人有些不自在,便沉着脸骂了一句:“清高什么。”骂骂咧咧的。

田氏只冷漠地盯着他,他又心虚,大约觉得一个女人竟然敢这样盯着自己,想必是有些手段。于是缩到一边去了。

陶九九抿着嘴,撇头笑。觉得田氏很有意思。

车子进城之后便立刻靠路边停下来。

压车的人大声叫着:“就到此处。”

商队的车开始各归各处,陶九九和田氏他们也都下车来,同路的旅人们都拿着自己的包裹行李,四散离开。

陶九九也带着狗与田氏告别了。

田氏是十分舍不得她的,一路以来两人相处得很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