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游戏竞技>三国之大汉演义> 第17章 本章 说一下为什么选择关中的原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本章 说一下为什么选择关中的原因。(1 / 2)

公元157年,官方正史的详细人口记载。

凉州近48万人;并州近70万;交州114万余人;幽州204万余人;徐州279万余人;司隶310万余人;青州近370万人;兖州405万余人;扬州近434万人;冀州593万余人;豫州近618万人;荆州631万余人;益州724万余人。

由于天灾不断,黄巾之乱,诸侯讨董,军阀混战,直到建安元年。人口大减还有迁移。

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就是豫州,人口减少八成上下。其次是兖州,青州,人口减少七成上下。所以兖豫两个州的人口都是在120万人左右。青州人口当在100万人左右。

减少六成上下的荆州,因为南阳是240万人的人口大郡受损最重,而除南阳外的荆州各郡损失不多,又有大量的人口迁移荆州。荆州人口当在250万左右。大部分都生活在除南阳外的荆州地区。诸葛亮,庞统,伊籍,周瑜,鲁肃说过荆州足养兵50万,有夸大的成份,不过养个20万不成问题。

还有减少六成的冀州,人口也有230万多。可见当时袁绍仅靠冀州就动员十几万兵马与曹操在官渡开战。

减少六成的还有徐州,人口有110万人左右,可见有民百万,也不是大话。

减少六成的有扬州,人口有170万人左右,鉴于东吴的江东六郡,少了江北,又有山越作乱。江东六郡实控人口100余万,也不是瞎说。

减少六成的有司隶,不是都说洛阳,长安都残破不堪吗?不是应该没有人了吗?当初董卓是将百万洛阳百姓迁到了关中,不是杀了他们。有关史料记载。当时关中有数十万人口,加上洛阳的百万,就算路上死了一二十万。那也有一百好几十万。至于人口大量减少是在建安五年到九年,五年间。这变成了三不管地带,什么人都有盗匪,山贼。于是百姓们开始了大量逃亡。这时,司隶三辅地区应在100万左右,

减少四成的有幽州,并州。为什么他们会减的这么少。一是这些州本来就人口少。还有幽州的数字不太准确,因为他有辽东,还有朝鮮。幽州人口除去朝鮮,辽东,当在六十万人。并州当在二十五万。有的人穿越就去了并州,这并州有人吗?请问。

减少微乎其微的就是诸葛亮口中的益州了。天下第一人口大州724万人口。也有过叛乱,不过都不太大,这人口大减,就要从刘备入川说起了,这个就不说了。刘备入川之前,益州人口至少600万。哈哈哈!桃园三坑,害了益州多少人。

以上各州的数据的人口,应该是只多不会少。为什么呢?很多人口都被隐藏起来了。

这和古代的制度有关了。百姓需要上交赋,上交税,还要服兵役。

被大家所熟悉的周朝是采用井田制,百姓生活的还算很好。役也不多,

战国来临,就完了,由于百姓需要服役,所以生活的非常好。但也还凑合。

太遥远了,就先说秦朝。

这个王朝赋税超级沉重, 汉书里记载秦朝征收“泰半之赋”,泰半 就是超过一半以上、大部分的意思, 后来被引申为三分之二。我们稍微保守一点, 采用征收一半的理解。也就是说土地税上,秦朝征收的标准达到一半以上。你一亩地全年产量100斤, 得交给官府50斤以上。

当然我们也不必太紧张, 这个标准活下去还是可以的,毕竟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后, 某些农民可能还面临失去土地的风险。当一个农民没有土地的时候, 他可以去租种地主豪强的土地, 但除了要上交国家之外, 往往还需要上交一半收入给地主。但是这个佃农居然还能活下去。中国古代的农民的极限抗压能力可见一斑。

所以秦朝的这个标准虽然严重, 但想要活下去还是勉强可以的。但秦始皇偏不让人活下去。因为还有徭役啊, 秦朝统一六国以后, 还有四大工程要搞。第一, 修长城。第二, 给秦陵,给秦始皇修坟墓。第三,修阿房宫。第四, 修秦道。

秦汉时期的役被称为更赋。更赋分为三种。正卒,就是去首都服役, 标准是每人一辈子服一年, 更卒,就是在当地郡县去服役, 具体干啥看官府指示,第三是戍卒,也就是去戍边, 时间长短不一,有些朝代是一年,有些是一个月, 有些是三天。

秦国之所以强, 是因为它原本就关中那么大一点(带着巴蜀),种地虽然辛苦, 但是服役不用走那么远, 事也没那么多。而且整个王国一直处于对外扩张中, 服个兵役战场上还有机会立个军功进个爵位。等到秦国变成秦朝以后, 这些有利因素都没了。服役变远了, 工程变多了, 福利没有了。

一个很鲜明的例子是, 发动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本身是一名秦军下级军官,他的爵位在“不更”之上, 也就是说原本可以免服更赋的, 但现在他也被送出去了。可见秦朝徭役之繁重。

好, 说完了秦朝我们讲讲汉朝。

学过历史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